食粪虫

我对周围的昆虫世界已经十分熟悉。我知道薄翅螳螂用来休息的每一根细枝;清楚在安静的夏季夜晚,白戚戚的意大利蟋蟀轻声细语的每一处灌木丛;还了解被披着棉口袋的手工作坊主人——黄斑蜂穿上棉外衣而折磨得化为乌有的野草;也了解那些被女裁缝——切叶蜂挖掘并利用的丁香树丛。

当我已不满足于这狭小的地域范围时,一次远行就能让我收获颇丰。我越过邻居家的围墙,在几百米开外,开始了我的旅行。我在沿途遇到了圣甲虫、天牛、埋粪虫、蜣螂、螽斯和蚱蜢;最后,我已经和它们建立了关系。如果想公布它们的发展史,也许要用人们一生的时间。我确实了解了它们很多史料,尤其是附近邻居们的情况,而得到这些,并不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在周游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这样并不是真正的“观察”。当昆虫学家旅行的时候,会收集很多各种各样的标本,这对于昆虫分类词典的编写者及标本的收藏者而言,是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快乐之事。但是搜集详细的材料,却是另一回事了。想要做好科学工作,应该静下心来慢慢研究,但有些人却一直匆忙行事。这样也好,就把那些需要足够时间去研究的工作留给有耐心有时间的人去干吧。

其实在其他国家,有种类更多、数量更多的昆虫,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最好把眼前出现的情形,和其他地方的情形作一下比较;而且最好有专业人员的配合,搞清楚气候的变化对昆虫的影响。

想到这些,我更觉得无法外出旅行是件多么遗憾的事啊!我真希望有一张《一千零一夜》里的飞毯,可以去往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这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比克萨维埃?德?麦斯特尔的轿式马车好多了!

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这得益于基督教学校的一个朋友——朱杜里安,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分会的学校里任职。这个人十分谦虚恭敬,如果得到他帮助的人说出感谢之类的词语,他就会非常愤怒。总之,他根据我从法国发过去的意图,在阿根廷用他的眼睛代替我的眼睛进行工作。他寻找目标,找到它们并进行观察,然后将观察记录和发现的新情况寄给我。我收到后,会进一步了解,然后外出寻找。最后,正是通过往来信件,让我们一起找到研究目标。

第一步的工作就算完成了,随后,在这位优秀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我坐上了“飞毯”。现在,我已经置身于阿根廷共和国的潘帕斯草原,正急着开始一项工作:将法国塞里涅食粪虫和居住在另一半球上的它的同行进行对比。

最初的工作就让我精神抖擞!我最先遇到的就是米隆食粪虫。它有漂亮的外观,身体是青黑色的。雄虫的前胸向外突起,形状像尖岬角,头顶壳是又宽又平的短角,短角前端呈三齿形。雌虫的头顶壳上,只有一些纹路不太深的褶皱。雄虫和雌虫的头顶壳前端都长着一对小小的尖角,这不仅是有力的挖掘工具,也是用来解剖的手术刀。它那短粗结实的方正体形,叫人想到了一种生活在法国的橄榄树虫,那是生活在蒙彼利埃附近的稀有昆虫。

如果体形相似而又拥有相似的技能,那么就可以断定,米隆食粪虫也可以制作出与橄榄树虫制作的短粗血肠形状相似的产品。唉!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如果事情与天生的技能有关,那么使用依靠体形来判断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种拥有方形后背、短短爪子的食粪虫,所擅长的是制作形状如同葫芦一样的产品的技术。圣甲虫也可以制造出类似的产品,但形状不够规则,体积也不够大。

这种虫子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的作品却是超凡脱俗的,这让我赞不绝口。它的作品透着天衣无缝的几何学原理:这个颈部并不是特别细长的葫芦体,体现出美学与力学的搭配。它看起来就像用印第安人的某个葫芦容器当成模板制作的,但比模板精致得多。小葫芦的瓶口是半开半闭的,瓶子的腹部雕刻着精美的格状装饰纹路。这纹路其实是虫足跗节留下的痕迹。有些人看到米隆食粪虫的这种作品,会认为它是套有细篾编织膜的水瓶。

想起工匠那不甚灵活的肩背,你更会感叹这是件多么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啊!这个事实再一次验证了一个真理:绝对不是工具造就了工匠。食粪虫类和我们人类,没有一个是这样的。指挥工匠从事制造业的,是一种比工具更出色的东西,我把它称为“本领”,也就是虫子的本能。

米隆食粪虫并不惧怕困难。甚至它会嘲讽我们的昆虫分类方法。称它为食粪虫,就说明它是粪类的好朋友。但这并不能反映它及其后代的习性。米隆食粪虫最喜欢的是动物尸体的血脓。人们一般是在各种动物的尸骨下看到它的,同时也会看到另一类被称为葬尸工的昆虫。前面提到的葫芦体,就横躺在地面上,被遮盖在一堆猫头鹰尸体的下面。

研究这个情况的人认为,米隆食粪虫的特性,体现了食尸虫的食性与金龟子才能的结合。但我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要知道的是,我们有时很难真正了解昆虫的食性,或许根本不能靠它们的外表来作主观判断。

我家附近,只有唯一的一种食粪虫,它恰好也是尸体骸骨的开发利用者。这种食粪虫的外形呈椭圆形,经常出没于死鼹鼠和死家兔周围。这小个子葬尸工和其他食粪虫一样,喜欢在粪堆上制作食物。这里面也许有两份特制的食谱:为成虫准备的是粪料球形面包,为幼虫准备的是高级腐肉果脯。

其他种类的昆虫,也有食性不同但事情相似的情况。捕食类的膜翅昆虫,自己尽情吸吮花冠深处的蜜汁,但却用肉食喂养后代。同一个胃,幼虫的时候食用猎取的野味,成虫的时候改吃甜食。这样说来,它们的胃必须随着生命的延续发生巨大的变化!最后,比我们人类强不了多少,一旦上了年纪,它们的胃就对年轻时候喜欢的饕餮大餐不感兴趣了。

我们现在要仔细观察一下米隆食粪虫的工艺品。我见过的小葫芦,都是干的,几乎和石头一样硬,外表变成了浅咖啡色。用放大镜观察,无论是内层还是外层,都没有任何木质成分。如果能看出有木质,就可以证明这是畜草的残留物了。所以,这奇特的食粪虫,并没有使用牛粪饼或者相似的材料;它们明明是用其他材料制作出了产品,但却很难辨别出是哪种材料。

在耳边摇一摇小葫芦,会听到里面发出轻微的响声,好像摇晃内核已经松动的干果所发出的声音一样。难道这里面是干枯了的幼虫?或是死去的虫子?但事实上,这里面的东西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它会让你获得更多知识。

我用刀尖轻轻地划开小葫芦。表皮下面是一层质地均匀的内壁。我手上有三只样品,最大的那一个,内壁达到两厘米厚。内壁的里面包裹着一个刚好将葫芦腔填满的球形物体,它和内壁是互不相连的。当我看见球形内核和周围厚壁之间留有少许空隙的时候,我明白了摇晃葫芦体时发出撞击声的原因。

通过观察球形内核的颜色及外观,我发现它和外壳是用同一种物质制作的。如果把它砸成两半,就可以看见它的内部有些金色的小碎块,以及一些小绒絮团、毛皮丝和肉末,它们混合在湿泥团里,像果仁巧克力。

我在放大镜的帮助下,把尸体碎末挑出去,然后用炉火烧烤泥团。泥团变成黑色,并鼓起一层发光的泡皮,然后释放出呛人的烟雾,这是烧烤动物的气味。由此可见,这个内核是被血脓浸透过的。

我使用相同的做法,将包着泥团的外壳也烤了一下。外壳也变成了黑色,但并不是特别黑;虽然也释放了一些烟雾,但并没有鼓起黑色的泡皮,而且外壳中没有一点内核里那些尸体碎末。结束烧烤后,我们看到几只小葫芦的残余物都是颜色发红的黏土。

通过这次简单实验,我们对米隆食粪虫的烹调技术有了新发现。它们为幼虫准备的美食,竟然是一种肉末香菇馅饼……它们用生长在头部的两把解剖刀和前爪上的齿形刀,把所有能从尸体上切下来的东西都切成碎末,制成肉泥,包括毛绒絮、脆骨渣和皮肉丝。刚开始烧烤的时候,它还是沾满了腐肉汁的细黏土胶状物,经过烧烤以后,它已经变得像砖头一样坚硬。包裹着肉末香菇馅饼的夹心黄油球状盒子,烧烤以后变成了土质和香菇馅饼的黏土一模一样的土壳。这土壳不如固体肉汁制作的肉核有营养。

米隆食粪虫就像一位真正的糕点师一样,把装有馅饼的小盒子,做成精美的小葫芦,并在葫芦表面装饰了精美的格状装饰纹路。

外壳并不含有美味的肉汁,而只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硬皮,我认为它并不是让幼虫食用的。当小虫进入幼虫阶段的末期,突然变得非常能吃,那时它很可能从内壁上弄点儿东西吃;但从另一方面说,直到成虫破壳而出的时候,小葫芦都是安然如故的。它最开始的作用是为了保持馅饼的新鲜,然后它会成为葫芦主人的保护壳。

在馅饼的上面,也就是葫芦颈的底部,有一间圆形隔室,它的黏土墙壁是从整个葫芦壁上延伸而成的。隔室和食品储藏室,使用了一面厚度正好的壁板分隔。圆形隔室就是孵化室,卵被产在那里面。当我进行第二次观察的时候,才在小隔室那里看到了卵,但卵已经风干了。幼虫在孵化室破壳而出以后,首先应该打开上下两层居室之间的隔板,才能靠近食物团。用不了多久,幼虫就会爬到馅饼上,这时你会发现隔板上出现了一个正好能让幼虫通过的小孔。

由于四周被坚实的陶瓷包围着,在长时间的孵化过程中,油肉类食物始终不会腐化。虽然我还不太清楚孵化的过程,但我可以肯定,虫卵居住在黏土建造的小隔室里,一直是平和安静地休息着的。这里的一切,都是按照最高标准建造的。米隆食粪虫既了解怎样建造防御系统,又知道蒸发对食品的危害。除此之外,最棘手的就是卵幼虫的呼吸问题了。

这虫类同样拥有关于幼虫呼吸的奇特解决方案。它顺着葫芦颈的轴心线,开辟了一条只能插进一根小麦秸秆的通道。这条通道的一侧开在孵化室的顶部;另一侧则开在小葫芦的尾端,呈半开的喇叭口形状。这就是空气的来源。这通道极其狭窄,而且中间还有若隐若现的尘土颗粒,这样可以防止入侵者的袭击。尽管设计简单,但真是太巧妙了!我立刻发出赞美之声。这建筑,却是一种不经意间创造的劳动成果,更准确地说,是独一无二的清醒性的盲目行为的偶然作品。

这笨拙的虫类,它是怎样建造出这复杂而精致的建筑物的呢?我是凭借中间人的眼睛来考察潘帕斯草原的,所以,我只能根据这建筑物的构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根据它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推测了它的建筑过程。

米隆食粪虫发现了一具小动物的尸体,体液已经把它身子下面的黏土浸透了。米隆食粪虫跑上前去收集湿润的黏土,它并没有确切的收集量,这要根据浸湿的黏土数量来决定。如果尸体下面有足够的建筑材料,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会让葫芦形食物盒更加坚固。不过这样会导致小葫芦的体积比鸡蛋还要大,外壳有两厘米厚。因为这种作品超过了工匠自身的能力,所以这样的球块会比较粗糙。如果建筑材料匮乏,它们就会将材料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时,它们动作灵活,制作出的小葫芦也就相当精致,符合一般的标准。

有可能,米隆食粪虫先把湿润的黏土团成球,然后在前足和头部尖角的配合下,将泥球挖成厚厚的大口酒杯。蜣螂和金龟子就是这样做的,它们将小圆球的顶部做成一个小碗,将卵排在里面;然后再把它们的卵形巢穴和梨形巢穴加工成形。

米隆食粪虫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中,只是一名普通的制陶工。只要土质合适,它就可以拿来使用,被尸体体液浸透的黏土本来就没有营养。

随后,它又变成肉食师傅。它使用锯齿刀,在动物腐尸上又砍又锯,弄到许多小肉渣;然后选择最适合幼虫的肉质切成碎末。它用沾有大量血脓的黏土,与腐尸碎末混合在一起。米隆食粪虫就是这样就地取材,为后代调配了营养丰富的食物球。食物球的分量,是根据幼虫的食量来计算的,因此球体的大小几乎是一样的,这和小葫芦的最终体积无关。

按照以上步骤,肉馅团做完了。米隆食粪虫把它放置在早已准备好的黏土大口酒杯里。这肉馅团是被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的,并没有与外壳粘连,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它可以随意转动。这时,制陶工作又开始了。

这虫类挤压又大又厚的黏土杯的边缘,使它慢慢地延伸至肉馅团顶端,最后将肉馅团包起来。肉馅团顶端的黏土壁最薄,其他地方的黏土层则很厚。这是因为幼虫以后要穿过顶壁,才能进入食物储藏室;考虑到那个时候的幼虫还非常娇弱,所以虫类需要在较薄的顶壁上建造一个坚固的环状黏土圈,然后再把黏土圈制成空心半球。同时,它的卵就产在这个空心半球里。

收尾工作开始了。它挤压小半球的边缘,使开口向内闭合,最后封住顶端,孵化室大功告成了。这项工程,从头到尾都需要严格把握分寸。这是因为,制作小葫芦尾部时,必须一边挤压建筑材料,一边留出那条通气通道。

挤压力量必须恰到好处,否则这狭窄的通道就会出现堵塞。我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人类最熟练的制陶工,也要先借助一根针完成制作后,再将针抽出来。但这虫类却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没有任何目的地修建这样一条暗沟。

小葫芦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装饰工作了。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通过装饰,葫芦的整体曲线变得更加优美,柔软的黏土表层还被画上了格状装饰纹路。这纹路极像人类制陶者用拇指按压的痕迹。

制作过程到此完全结束了。米隆食粪虫要到其他尸体下面重新开始工作了。它的每个巢穴仅安放一只小葫芦,绝对不会多放一只。这种方法,和圣甲虫制作它的小梨相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