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哈里,总统死了

1945年4月12日下午5:00后,美国副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来到众议院议长萨姆·雷本(Sam Rayburn)的办公室,准备边喝酒边讨论政治局势。杜鲁门身着双排扣大翻领灰西装,搭配白衬衣,系着深色斑点领结。对于杜鲁门来说,衣着整洁的确十分重要,因为他这副长相——中等身材,体格粗壮,长着一张圆脸、一头灰发,鬓角的位置已经开始脱发——真是乏善可陈。此外,他还是个严重的近视眼,一直都戴着厚厚的眼镜。

雷本迎上前来,一边招呼杜鲁门与其他宾客见面,一边递上杜鲁门最喜欢的烈酒波旁水,一边说道,罗斯福总统的新闻秘书史蒂夫·厄尔利(Steve Early)想要与他通话。于是,杜鲁门拿起话筒,拨通厄尔利在白宫的电话:“我是副总统。”

“请您快过来,”厄尔利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紧张,“一定要走宾夕法尼亚大道的正门。”

杜鲁门察觉事情有些不妙,脸色变得煞白。他挂下电话,惊叫道:“天啊!厄尔利让我立即赶往白宫。”

他在门口停下,手握着门把手,叮嘱道:“大家别声张,肯定出大事了。”

离开雷本的办公室后,杜鲁门一路小跑,急促的脚步声在国会大厦的大理石走廊内回荡。他避开在副总统办公室内待命的特勤局安保小组——这是他身居高位八年期间唯一一次成功摆脱安保小组的经历——直奔副总统专车,要求司机开车前往白宫并走正门。下午5:25,专车抵达白宫。杜鲁门乘电梯前往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位于二楼的书房,发现罗斯福夫人、她的女儿和女婿史蒂夫·厄尔利正在书房内等候。第一夫人走上前来,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说道:“哈里,总统死了。”

杜鲁门惊愕得说不出话来。罗斯福赢得1944年的总统选举。这是罗斯福的第三次连任,也是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竞选伙伴第一次赢得大选。从那以后在许多场合,杜鲁门都十分担忧总统的健康状况。然而,杜鲁门认为,罗斯福身体欠佳完全是因为他坐镇白宫时日理万机,“在长达十二年的任期内,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先是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之后又在战争期间领导国家。让杜鲁门感到安心的是,罗斯福拥有“令人惊叹”的康复能力。他前往佐治亚州的温泉小镇沃姆斯普林斯(Warm Springs)休假后,最新消息是:“总统康复良好。”实际上,按照杜鲁门后来的说法,罗斯福的“身体状况似乎大有好转,谁都没想到情况会急转直下。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直系亲属在身边,甚至连他的私人医生也不在场”。

杜鲁门的脑子里闪过四个大字:晴天霹雳!他急匆匆地赶到白宫,本来是要与总统见面,没承想自己却成了总统。有人质疑杜鲁门的能力,认为他无法替代罗斯福接过国家最高领袖的重任。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与罗斯福不同的是,时年60岁的杜鲁门出身寒门,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像样的正规教育。杜鲁门出生在密苏里州拉马尔市,是家中长子,他的父亲经营农场,还从事牲畜买卖。高中毕业后,杜鲁门进入堪萨斯城的一所商业学校学习,但只完成了一年学业就决定退学。此后,他先是从事一系列的文书工作,之后又开始经营家里的农场,其间进行了一些与采矿业和石油业相关的高风险投资——结果血本无归。美国参与一战后,他时来运转,成为炮兵部队的军官,不仅积累了领导经验,还获得了在战场上为国效力的履历,为战后在密苏里州从政积攒了政治资本。

后来,杜鲁门开了一家男装店,结果再一次因经营不善而关门大吉。此后,他在1922年当选杰克逊县的县法官,4年后再次当选,并担任县法庭的首席法官,在任期间推行耗资甚巨的公共工程计划,令杰克逊县和堪萨斯城旧貌换新颜。这成为杜鲁门政治生涯的跳板;他以此为基础,并在当地商人汤姆·彭德格斯特(Tom Pendergast)的支持下,在1934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彭德格斯特后来因诈骗被判监禁)。1941年,杜鲁门被任命为一个特别委员会(即所谓的“杜鲁门委员会”)的主席,负责调查政府军事开支中的浪费和腐败问题,从而成为美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时代周刊》认为,杜鲁门委员会是“二战期间作用最大的政府部门之一”。尽管如此,当得知罗斯福曾说“这次该轮到杜鲁门了”并挑选自己作为1944年总统大选的竞选搭档后,杜鲁门仍然颇感意外。

实际上,杜鲁门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尽管与其他人选相比,他不仅年纪偏大,还缺乏吸引力,但是他树敌较少,不会得罪选民。事实证明,罗斯福的确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与杜鲁门搭档获得了432张选举人票,远超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纽约州州长托马斯·E.杜威(Thomas E.Dewey)及其竞选伙伴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布里克(John Bricker)的99张选举人票。副总统的工作算不上繁重,主要职责就是担任参议院议长;只有在参议员的表决结果出现平局时,他才有权投下决定性一票。他担任副总统的82天时间里,与罗斯福仅有两次正式会面。

现如今,在得知罗斯福去世而自己突然成为总统的消息后,杜鲁门对埃莉诺·罗斯福说:“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埃莉诺答道:“有什么我们能帮忙的吗?毕竟你才是那个遇到大麻烦的人。”

埃莉诺是对的。杜鲁门后来写道:“过去的几周,我一直都担心这位伟大的领袖会出什么意外。结果最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我却毫无准备。”

不到一个小时,埃莉诺·罗斯福就离开白宫前往沃姆斯普林斯,而杜鲁门则来到白宫西翼的内阁,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仪式,宣誓成为美国第33任总统。接下来,杜鲁门召开了成为总统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通知全体阁员,4月25日将按照原计划在旧金山召开会议,成立名为“联合国”的新和平组织。之后,他又补充道,希望所有的阁员都能坚守岗位,他打算“继续执行罗斯福总统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简短的内阁会议结束后,所有的阁员都离开了,只有77岁的战争部部长亨利·L.史汀生(Henry L.Stimson)留了下来,想要与杜鲁门单独谈话,讨论“一件万分紧急的事情”。史汀生从政前在华尔街做过律师,是罗斯福内阁内唯一一位共和党人,同时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公职人员;两党都对他十分尊敬。他告诉杜鲁门,政府正在执行一项“庞大的研发计划”,而杜鲁门作为总统必须对该计划有所了解。计划牵涉“一项研发,那是一种破坏力强大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型爆炸装置”。

杜鲁门此前只听到过一些传闻,听说政府正在进行一项神秘的军事研究计划,耗费数百万美元,但对细节一无所知。他迫不及待想要得到更多信息,但史汀生却说,“现在不便多说,只能透露这么多”。史汀生离开后,杜鲁门“一头雾水”。直到得知此事,杜鲁门这才回忆起来,在他担任参议院国防项目调查委员会主席时,史汀生曾经登门造访,请求他不要针对两座分别位于田纳西州和华盛顿州的兵工厂继续进行调查。史汀生说:“我不能跟你细说,只能告诉你,这两座兵工厂正负责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计划。那是最高机密。许多实际参与的人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我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只能感谢你不要再调查这两座工厂。”杜鲁门很早就知道史汀生诚实可靠,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政治家”,所以当场答应会下令“停止”调查。

在成为总统的那天晚上,杜鲁门在日记中透露了自己对未来的恐惧:

罗斯福几乎成了所有美国人崇拜的圣人;我不知道公众在得知他的死讯后会做何反应,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军队的反应。战事、价格管制、战争物资的生产以及当前所有因战争而进入紧急状态的事情会因此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无从得知。我已经知道总统与丘吉尔和斯大林多次会谈,但对会谈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必须认真考虑应对策略。

杜鲁门的担忧的确很有道理。他的传记作家认为,他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没有读过大学”,从来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当过州长,甚至都没当过市长。杜鲁门曾经亲口说,他能当上总统“纯属意外”。《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指出,毫不意外,全世界肯定都想问两个问题:哈里·S.杜鲁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会成为什么样的总统?此外,全世界都会因为失去罗斯福而悲痛不已。听闻罗斯福的死讯后,温斯顿·丘吉尔感到自己好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写道:“我与这位伟人共事多年,共同经历漫长的艰难岁月。我与他的私交在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我失去了这样一位友人,心情悲痛得难以平复。”苏联的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命人在莫斯科悬挂带有黑边的旗帜以示哀悼。就连日本新任首相铃木贯太郎(Suzuki Kantarō,罗斯福去世前几天,他取代小矶国昭成为首相,Koiso Kuniaki)也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宇垣海军中将赞同“发唁电表示哀悼”,并在日记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他指挥的神风特攻作战是造成罗斯福死亡的部分原因。

在冲绳岛前线,巴克纳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所有人“都因总统去世而悲痛欲绝,并感到些许不安,担心他的继任者缺乏外交经验”。另一方面,大家也都因前任副总统、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已经卸任而“感到宽慰”。在得知罗斯福的死讯后,绝大多数普通士兵也都承受了巨大的打击。比如第二二五野战炮兵营的哈罗德·莫斯(Harold Moss)中士,他写给家人的信很有代表性,反映了许多士兵当时的心情:“罗斯福是一位伟人,深受民众的爱戴,他的死讯让人难以相信……不知要过多久,历史上才能出现与他相提并论的人物。”士兵们对罗斯福的继任者一无所知。陆战一师第二团的一位中尉回忆道:“一名陆战队员问另一人,现在谁是总统啊?我们大多数都不知道,甚至都没听说过哈里·杜鲁门。”

要是知道杜鲁门对战争局势有多么无知,需要补多少课才能称职,巴克纳和第十集团军的官兵肯定会更加担忧。杜鲁门成为总统那天,乔治·埃尔西(George Elsey)中校恰巧在白宫地图室值班,他后来写道:

杜鲁门担任副总统时,我与他只见过一次面。当时他来到白宫与罗斯福总统会面,总统就顺便把他带到地图室……(他)对军事和政治事务知之甚少。无论罗斯福总统本人还是总统内阁的其他成员,都没有过多地向他透露信息,导致他对政府即将作出的一些重要决定毫不知情……(所以)他火急火燎想要以地图室现有的资料为基础,尽快掌握更多信息。

而在冲绳岛日本守军指挥官看来,罗斯福突然去世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参谋人员欣喜若狂,”八原大佐写道,“许多人似乎都坚信,日本必定会成为战争的胜利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