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盖茨与乔布斯:双星交会

Mac合作伙伴

在天文学中,当两颗恒星的轨道因引力作用而相互交织时,就会出现双星系统。在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当同一领域出现两个巨星,无论他们是敌是友,两个人的关系都会定义这个时代,比如20世纪的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和玻尔,美国建国双雄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等等。20世纪70年代末,人类步入个人电脑时代,在个人电脑发展的前30年里,决定了这个行业发展的双星系统中的两大巨星都是大学辍学生,这两个人都精力充沛,闯劲十足,也都出生于1955年。

1991年,乔布斯和盖茨

他们就是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尽管两个人都壮志凌云,希望推进技术和商业的融合发展,但他们的个性和背景却截然不同。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的著名律师,母亲是公益组织领导人,在多家知名企业的董事会任职。盖茨就读于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Lakeside High)。他热衷于技术,但从来不是一个叛逆者,没当过嬉皮士,不追求灵性,也不认同反主流文化。盖茨没有用“蓝盒子”去占电话公司的便宜,而是为自己的学校编写排课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帮助下,他得以跟心仪的女孩儿一起上课。他还给当地交通部门的工程师写过一个车辆计数程序。盖茨进入哈佛大学,又决定辍学,不是为了追随印度上师寻求开悟,而是为了创办电脑软件公司。

盖茨擅长计算机编码,他注重实际,强调纪律,分析处理能力出色。相比之下,乔布斯相信直觉,个性浪漫,眼光精准独到,本能地知道如何让科技为人类所用,让设计巧妙有趣,让用户界面简洁友好。乔布斯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热情,因此对工作的要求极为苛刻。他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自身的超凡魅力和无限激情。而盖茨做事有条不紊,分秒必争。他会定期召开产品审查会,总能在会上准确切中问题核心。两个人都有不留情面的特质,但盖茨的无礼更多是对事不对人。这种态度源于他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而不是因为他冷酷无情(在职业生涯早期,盖茨就像一个带有轻微孤独症的极客)。乔布斯则经常用咄咄逼人的眼神紧盯着别人的眼睛,让人不寒而栗,难以招架;盖茨有时不喜欢用眼神交流,但他本质上是个宽厚善良的人。

安迪·赫兹菲尔德说:“他们两个都自认为比对方聪明。史蒂夫会觉得比尔比自己略逊一筹,特别是在品位和风格方面,而比尔会因史蒂夫不会编程而看不上他。”从两个人相识起,盖茨就觉得乔布斯是个神奇的人,甚至有点儿羡慕他对待他人时产生的感染力。但他也觉得乔布斯“性格极其古怪”“存在奇怪的人格缺陷”。他很讨厌乔布斯的粗鲁无礼,也很反感他对人两极分化的态度,“要么说你是垃圾浑蛋,要么试图拉拢讨好你”。乔布斯则批评盖茨过于狭隘:“如果他在年轻一点儿的时候服用过迷幻药,或者体验过禅修,他会变得更加开阔。”

乔布斯和盖茨的个性与性格上的差异使得他们走上了对立面,并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根本分立。乔布斯是完美主义者,控制欲极强,具有永不妥协的艺术家气质。他和苹果团队精益求精,将硬件、软件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品。盖茨是精明强干、脚踏实地的商业和技术分析家,他很乐意把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授权给各色各样的电脑制造商。

30年后,盖茨勉强承认乔布斯是一个可敬的对手,他说:“他真的不太懂技术,但他凭着惊人的直觉就知道该做什么。”但乔布斯并没有投桃报李,他从来没有真正赏识过盖茨。乔布斯说:“比尔非常没有想象力,从来没有发明过什么东西。所以我认为他现在做慈善比以前做技术更加得心应手。”这样说当然有失公允,但乔布斯继续说道:“他只会恬不知耻地剽窃别人的想法。”

在Mac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乔布斯有次去盖茨在西雅图附近的办公室跟他见面。此前,微软已经为Apple II开发了一些应用程序,包括电子表格程序Multiplan,乔布斯希望说动盖茨和他的团队为即将推出的Mac开发更多软件。乔布斯坐在盖茨的会议室里,描绘了一个诱人的愿景:不久之后,他们会面向一般大众推出一款界面友好的电脑,届时,加州的自动化工厂将日夜不停地生产出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他描述的是一种聚沙成塔式的情景:大量的加州硅谷零件汇集到工厂,变成大批Mac成品从车间鱼贯而出。因此微软团队把Mac项目的代号定为“沙子”(Sand),他们还逆向演绎了这个单词,称Sand是“史蒂夫的神奇新机器”(Steve’s amazing new device)的首字母缩写。

微软的开山之作,就是为牛郎星电脑编写BASIC编程语言。沃兹尼亚克给Apple II编写的BASIC无法处理浮点数字。乔布斯虽然多次催促他完善,但一直劳而无功,所以乔布斯想请微软为Mac开发一套BASIC语言。此外,乔布斯希望微软可以为Mac编写应用软件,比如电子表格、图表和数据库程序。当时,乔布斯就像个国王,而盖茨还是个臣子:1982年,苹果的年销售额为10亿美元,而微软的销售额仅为3200万美元。盖茨遂与苹果签约,同意为Mac开发一个名为Excel的全新图形版本的电子表格。一个名为Word的文字处理程序及一套BASIC语言。

盖茨经常去库比蒂诺看Mac团队演示Mac操作系统,他觉得它并不怎么样:“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史蒂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应用程序,不过就是有个东西在屏幕上跳来跳去。他们当时就只有这么一个能运行的程序。”盖茨对乔布斯的态度也感到不满:“史蒂夫想要拉拢我们,但他的方式很奇怪,说‘我们并不是真的需要你们,我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但这件事情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他开启了典型的乔布斯式的营销模式,但又半推半拉,一边说不需要我们,一边又说可以考虑让我们参与。”

具有海盗精神的Mac团队成员也都很受不了盖茨。赫兹菲尔德回忆说:“很明显,比尔·盖茨不擅长倾听,他无法忍受别人跟他讲解某个东西的运作方式,总是急不可耐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推测工作原理。”例如,Mac的光标可以在屏幕上平滑移动,不会出现闪烁,盖茨看到之后就问:“你们是用什么硬件实现了这样的光标效果?”实际上,赫兹菲尔德他们只用了软件就实现了这种功能,因而赫兹菲尔德非常自豪地解释说:“我们没有使用任何特殊的硬件!”但盖茨坚持认为必须用专门的硬件才能实现这种效果。Mac的工程师布鲁斯·霍恩后来说:“遇到这种人,你还能说什么?我是看明白了,盖茨这种人是无法欣赏Mac的优雅之处的。”

两个团队虽然彼此心存戒备,但一想到微软要为Mac开发图形软件,双方将携手把个人电脑带入新纪元,两队人马又兴奋异常,还一起去高级餐厅吃饭庆祝。很快,微软就为这项任务专门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团队。盖茨说:“我们投入Mac项目上的人比史蒂夫那边的还多。他们有十四五个人,我们大概有20人。我们真的是拼命在做这个项目。”虽然乔布斯认为盖茨的团队没什么品位,但他也认可微软程序员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乔布斯回忆说:“他们刚开始做出来的应用程序非常没水平,但是他们锲而不舍,不断改进,确实越做越好。”乔布斯对微软最终完成的Excel喜爱有加,所以他与盖茨达成秘密交易:如果微软在两年内只为Mac开发Excel,而不给IBM的个人电脑做Excel开发,乔布斯就会解散苹果自己的Mac BASIC开发团队,无限期地使用微软授权的BASIC。盖茨非常明智地接受了这个交易。被解散的苹果团队对此愤恨难平,同时这也让微软在日后的谈判中有了更多的筹码。

在现阶段,盖茨和乔布斯的关系还算不错。那年夏天,他们一同前往威斯康星州日内瓦湖的花花公子俱乐部,参加行业分析师本·罗森举办的一个会议。当时还没有人知道苹果正在开发图形界面。盖茨回忆说:“好像所有人都觉得IBM的个人电脑可以独霸天下。而史蒂夫和我却暗暗发笑,心想你们等着瞧吧。乔布斯其实透露了一点儿风声,但没有人留意。”盖茨也成了苹果度假会议的固定来宾:“每次度假会议我都会参加,我已经成为其团队的一分子。”

盖茨经常去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而且乐在其中。他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乔布斯在与员工互动时展现出的乖张偏执:“乔布斯就像《闪电侠》里的吹笛人。他一直鼓吹Mac将改变世界,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让每个人都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弄得气氛异常紧张,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乔布斯跟盖茨聊天,刚刚还情绪高涨,不一会儿就开始诉说自己内心的忧虑。盖茨说:“我们经常在星期五晚上一起吃饭。史蒂夫会大谈特谈,把一切说得顺风顺水。但到了第二天,他一定会变得情绪低落,惴惴不安,‘该死,产品到底能不能卖出去啊。我的天,我得涨价才行。真不好意思把你也拖下水了,我的团队成员就是一群白痴’。”

在施乐之星电脑上市的时候,盖茨见识到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一个星期五,苹果和微软团队一起吃晚饭,乔布斯问盖茨施乐之星卖了几台。盖茨说600台。第二天,当着盖茨和整个团队的面,乔布斯宣称施乐之星只卖出了300台,完全忘了盖茨刚刚说过是600台。盖茨回忆说:“所以他的整个团队都盯着我看,意思是‘你要告诉他他在胡说八道吗?’我当然没有这么傻。”还有一次,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拜访微软,双方一起在西雅图网球俱乐部吃晚餐。乔布斯开始侃侃而谈,说Mac机器本身和软件都极其容易上手,不需要给用户提供使用手册。盖茨说:“照他的说法,如果有人认为应该提供Mac应用程序手册,那他一定是个大傻瓜。我们当时想:‘他说这话是认真的吗?微软团队已经在编写手册了,是不是最好不要告诉他这件事?’”

过了一段时间,双方的合作出现了一点儿小风波。按照最初的计划,微软的一些应用程序,如Excel、Chart和File,会打上苹果的标识,跟Mac一起捆绑销售。盖茨说:“我们计划对每台电脑里装的每个软件收10美元。”但其他的软件开发商对这一安排非常不满。与此同时,微软的一些程序看起来也无法按时交付。因此,乔布斯以与微软协议中的某一个条款为由,决定不把微软的软件与Mac捆绑销售。如此一来,微软不得不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自己的软件。

盖茨没有太多异议,就接受了这个安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已经习惯了乔布斯“不负责任,反复无常”的做法,另外,他觉得解绑其实有利于微软。盖茨说:“我们单独销售自己开发的软件能赚更多钱。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解绑的安排对微软反而更好。”后来,微软相继为多个平台开发软件,并且在开发Word软件时,把IBM个人电脑的版本置于比Mac版本更加优先的位置。最终,乔布斯退出捆绑交易的决定对苹果的伤害比对微软的伤害更大。

在微软发布Mac版本的Excel那天,乔布斯和盖茨一起在纽约绿苑酒廊餐厅参加媒体答谢晚宴。当记者问微软是否会为IBM的个人电脑也开发一款Excel时,盖茨没有透露他与乔布斯达成的协议,只是回答说,“将来”也许会。乔布斯接过话筒,开玩笑说:“我确定,‘将来’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图形用户界面之争

当时,微软正在开发一种被称为DOS的操作系统,并授权给IBM电脑和兼容机使用。这个系统基于老式的命令行界面,会向用户显示诸如“C:\>”之类呆板的提示符。随着乔布斯及其团队与微软的合作日益密切,苹果愈发担心微软会复制Mac的图形用户界面。安迪·赫兹菲尔德留意到,微软的对接人详细询问了许多有关Mac操作系统的问题。他回忆说:“我告诉史蒂夫,我怀疑微软要复制Mac。”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盖茨认为,图形界面是未来的趋势,而微软和苹果一样,都有权利利用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研发成果,开发自己的图形界面。盖茨后来坦然承认:“我们说,‘没错,我们相信图形界面就是未来。我们也看到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成果’。”

在双方最初的协议中,乔布斯说服盖茨同意,自1983年1月Mac出货起的一年以内,微软将不会为苹果以外的任何一家公司开发图形化软件。不幸的是,苹果公司当初没有预想到Mac的上市时间可能会推迟一年。1983年11月,盖茨透露微软计划为IBM的个人电脑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这无疑是他们权利范围内的事。这个系统具有图形界面,集合了窗口、图标和利用鼠标进行导航点选的功能,名为Windows系统。盖茨在纽约赫尔姆斯利大饭店为Windows举办了一场乔布斯风格的盛大产品发布会。这也是截至当时微软历史上最大手笔的一次发布活动。

乔布斯的肺都要气炸了。他承认自己失算了,也知道自己对此无可奈何——微软与苹果公司达成的不为竞争对手开发图形软件的协议期限即将届满——但他仍然心有不甘,还是大发雷霆。他对麦克·博伊奇(Mike Boich)下令说:“你马上把盖茨给我找过来。”当时,博伊奇是苹果负责与其他软件公司对接的联络人员。盖茨单枪匹马来到苹果,表示愿意跟乔布斯把事情说开。盖茨回忆说:“他把我叫过来无非想要把我臭骂一顿。我前去库比蒂诺拜见他,就像奉旨朝拜一样。我告诉他,‘我们正在做Windows,我们把公司的前途命运都押在图形界面上了’。”

这次会面安排在了乔布斯的会议室。盖茨发现自己被10个苹果的员工团团围住,每个人都期待看到老板把他生吞活剥。乔布斯没有让手下失望,他吼道:“你这个小偷、骗子!我如此信任你,你却从我这里偷东西!”赫兹菲尔德记得盖茨只是冷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史蒂夫的眼睛,然后用他尖细的声音反驳说:“史蒂夫,我觉得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不止一种。我认为这更像是我们都有一个叫施乐的有钱邻居,我闯进他家去偷电视机,却发现你捷足先登。”他的这番反驳后来被视为经典。

盖茨在苹果待了两天,在此期间,乔布斯的情绪大起大落,并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改变盖茨的计划。这件事清楚地表明,苹果和微软的共生关系已经成为两只蝎子共舞,双方都在警惕地绕圈子,知道任何一方刺到对方,都会两败俱伤。在会议室大吵一架后,盖茨又在私下单独给乔布斯做了演示,介绍了Windows计划的内容。盖茨回忆说:“史蒂夫哑口无言。他本来可以说这个计划侵犯了协议,但他没有,而是说‘你做的东西就是一堆垃圾’。”这句话非常符合盖茨的心意,因为他正好可以借机浇灭乔布斯心中的怒火。“我说,‘是的,虽然是垃圾,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听闻此言,乔布斯内心百味杂陈。盖茨说:“在我们两个见面的过程中,史蒂夫表现得失态无状,粗鲁至极。中间还一度差点儿哭了出来,就像说‘给我一次机会吧,让我把东西做完’。”而盖茨的反应则非常冷静:“我擅长的就是在对方激动的时候保持淡定。”

每当乔布斯要进行严肃深入的长谈时,他就会邀请对方跟自己一起散步,这次他也请盖茨一起出去走走。他们在库比蒂诺的街道上走了很久,走到迪安萨学院,又走了回来,在一家小餐馆停下来吃了点儿东西,然后继续走了一段。盖茨说:“我们必须边走边说才能解决问题,但散步并不是我的管理技巧。这个时候,他终于吐口,极不情愿地说道:‘好吧,好吧,但你们设计的界面不能跟我们的太像。’”

事实上,微软的Windows 1.0直到1985年秋天才出货。而且,即便研发时间如此之长,系统还是很粗糙,完全没有Mac界面的优雅,而且不同的窗口也只能平铺,并不能像比尔·阿特金森所设计的那样,窗口之间可以相互重叠。评论家们对这个系统冷嘲热讽,消费者也不买账。然而,微软的产品往往都是这样:虽然刚推出时乏善可陈,但在微软团队坚持不懈的完善和改进下,Windows越来越好,并最终成为主导市场的操作系统。

乔布斯一直咽不下这口气。将近30年后,他说起这件事来还是愤愤不平:“他们狠狠地欺骗了我们。盖茨这个人毫无廉耻。”对于这一评价,盖茨回应说:“如果他真的这么想,他就是又进入了自己的现实扭曲力场。”从法律层面来看,盖茨是没有过错的,后来的法院裁决也是如此。从实践层面来看,盖茨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苹果公司与施乐签署了协议,可以使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但他们无法阻止和避免其他公司也开发类似的图形界面。苹果公司后来也发现,电脑界面设计的“外观和感觉”是很难受到法律保护的。

当然,乔布斯的沮丧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苹果在创新和想象力方面一向更胜一筹,产品也更加优雅精巧。然而,微软尽管创造了一系列粗制滥造的产品,最终还是赢得了操作系统之战。这揭示了宇宙的运作方式中存在的一种美学缺陷——最好和最具创意的产品并不总是赢家。10年后,这一残酷的事实使乔布斯发出不平之鸣,他的评价虽显傲慢和夸张,但也不失真实:“微软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们没有品位,一丁点儿品位都没有。我指的不是狭义上的没有品位,而是广义上的,因为他们没有原创的想法,所以他们的产品都没什么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