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位富豪眼见日寇肆虐,恐怕城池难保,于是把资产悉数变卖,用这些钱财购买了三块上等的翡翠原料。日军侵占上海后,因为这几块翡翠原石的外形和普通的顽石无异,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自然逃过一劫。很快,富豪携带石料远走他乡,下落不明。直到数年后的香港拍卖会上,一枚翡翠戒指拍出了四百万港元的高价,刷新了拍卖记录,这枚戒指便是富豪从自己收藏的一块原料上切出的。因为当时上海一座花园洋房的价钱仅为五千块大洋,一时间坊间震惊。但是待人们追寻货主的踪迹时,这位遁世多年的老人又一声不吭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每逢拍卖会上出现一些极品时,都会有传闻说它们出自当年那三块神秘的翡翠原石,但它们究竟身在何处,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翡翠,自从13世纪初叶时进入人们的视线,便因为它的美丽和神秘,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据《缅甸史》记载,公元1215年,珊尤帕受封为土司。他无意中在河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惊喜之余,认为是个好兆头,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勐拱,意指鼓城。这块玉石就作为传世珍宝为历代土司保存。数百年后,一位云南的驮夫在从勐拱返回腾冲的途中,随手拾起路边的石头放在马驮上借以保持马驮平衡。回家后他发现,途中捡得的石头原来是翠绿色的,稍经打磨便柔光四射。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很多云南人结伴去缅甸寻找珍贵的绿石头,将它们加工成珠宝玉器,经过滇粤运往中原腹地,最终促成了翡翠传入中国。

时过境迁的当下,走在滇缅边境,林林总总的珠宝店门口几乎都挂着赌石的牌子,引来无数游客驻足和参与。但是很少有人能分辨出来,有些店铺的石头中有至少一半并非翡翠原石,玻璃柜中挂着天价标签的珠宝也未必都是名副其实。这便是在数年前,当读者问我“能不能写一个故事,讲讲珠宝的鉴定和收藏”时,我立刻就想到“翡翠”二字的原因。

翡翠是最难鉴别的玉石,即使破开坚硬丑陋的外壳,它美艳的内心也是极其难以捉摸的。种、水、地、色变化无穷,棉、绺、裂、杂质难以预料,一刀切下去可能便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让人们看到财源滚滚的希望,更悄然滋生了罪恶。无论是曾经绵延几十年的金三角原石走私通道,还是至今活跃在边境,为赌石提供数以亿计资金的地下钱庄,又或者是精心布局的诈骗陷阱,以及年年推陈出新的造假手段,翡翠浸染了难以洗刷的累累血迹,成为一桩桩悲剧背后无言的目击者。

诚然,玉石是无罪的。翡翠收藏纵然千头万绪,但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积累一些经验便可以做到正确鉴别。即便是充满神秘色彩,讲究运气的赌石,也有一些规律可循。比翡翠皮壳更难看透的其实是人心,是在欲望的驱使下不顾一切的贪婪。细看每一个曝光的阴谋,手段和过程各不相同,但将幕后黑手与受害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他们对利益不可抑制的渴望。

所以,我不敢说你学会了书中的知识就从此不会上当,由于无餍而一叶障目被坑骗的行家大有人在。我也不想简单地区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历经几十年,跨越两代人的恩怨中,每个被卷入其中的局内或者局外人多少都带着一点“私心”。正是这一点点的“私心”累积起来,缠绕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谜团,把所有人拉向危险的边缘。人们都憎恨贪婪,却无法摆脱它的存在。谁能幡然醒悟得到救赎,谁将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让我们跟着主人公一起去寻找渗透在美玉中的丝丝血痕,揭开隐藏在如烟往事中的真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