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什么?大和号沉了?

1945年4月6日,星期五,大和号超级战列舰在9艘护航舰艇的陪伴下离开锚地,从本州岛南端的德山市出发,横穿微风吹拂的濑户内海,驶向丰后水道(Bungo Strait)。轻型巡洋舰矢矧号的舰长原为一,看到近处海岸上零星点缀着花团锦簇的樱树,远处的群山在“湛蓝的天空下”闪闪发亮。前些日子,他还对执行自杀任务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但如今看着“美丽的祖国”,他的态度大为转变,认为“为国牺牲,死得其所”。

前一天,在第五航空队的神风特攻飞行员为第二天的自杀式攻击做准备时,宇垣缠海军中将在日记中写道:“联合舰队命令大和号、矢矧号以及6艘驱逐舰组成特别水面攻击舰队,前往冲绳岛西侧海域……任务是消灭集结在那里的所有敌人。这也许的确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冲绳岛之战是能够左右战争结局的决定性战役。”联合舰队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Ryūnosuke Kusaka)海军中将已经事先告知宇垣中将,水面攻击舰队在航行过程中不需要空中掩护。“然而,我不会袖手旁观。”宇垣写道。在已故的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官之时,宇垣是山本的参谋长,曾经在大和号上工作生活过一年,因此对大和号有特别的感情。“执行目的相近的作战任务时,尽一切可能支援友军,配合友军的行动,共同实现作战目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宇垣仍然派出战斗机护航编队,至少保证大和号的一部分航程能够得到空中掩护。

特攻舰队的指挥官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任务是,一方面尽可能地与美军周旋,另一方面吸引美军舰载机的注意力,以削弱冲绳岛附近海域的各支美军特混编队的空中防御。如果发生了奇迹,大和号真的可以抵达冲绳岛附近海域,那么伊藤就应当利用舰炮尽可能地毁伤美军的战舰和运输舰,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地点搁浅大和号,把舰炮当作固定炮台使用,直至弹药耗尽。直到此时,大和号上的2 767名舰员才能弃船上岸,加入冲绳岛守军。这看起来绝无可能,但至少日本人的作战计划的确如此。

4月6日,大和号离港起航那天,在舰上担任瞭望员的军官、22岁的海军少尉吉田满(Mitsuru Yoshida)写道:“大和号一往无前,舰艏两侧激起一阵阵艏波。幸赖大和号船体结构无可挑剔,并且拥有无与伦比的适航性,航行过程完全感受不到风浪的颠簸;即便站在舰桥上,我们仍然有一种身在陆地的错觉。”应征加入日本海军之前,吉田是日本名校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正在攻读法学学位。1944年末,他完成了军官速成培训,成为大和号的舰员。

他担心此次作战有去无回,在出发前给母亲写了诀别信:“请把我的东西都处理掉吧。请大家好好生活,一定要活下来,这是我唯一的愿望。”

4月6日,大和号起航后刚刚数小时,所有的舰员都在前甲板集合,听副舰长宣读联合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Soemu Toyoda)海军大将发来的告别辞。丰田说道:“帝国海军派出的这支特攻舰队将会与陆军协同作战,动用所有的空中、海上、陆上作战力量,向集结在冲绳岛周边海域的敌军舰船发起总攻。”关于这次攻击,他补充道:“攻击展现出的英勇将无与伦比。”接着,他又激励特攻舰队的官兵,要求他们“发扬帝国海军水面舰队的光荣传统”,“让这份光荣流芳百世”。他宣称,“帝国的命运千钧一发”。大和号的官兵一听便知,他借用了1905年日俄两国海军在对马海峡交战时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Heihachirō Tōgō)要求全歼俄国舰队的旗语。最后,他在结语中说道:“所有参战人员,不管是不是特攻作战部队的成员,都必须奋力杀敌,歼灭敌军的特混编队,为帝国奠定万古长存的根基。”训话结束后,大和号的全体舰员向东京皇居的方向鞠躬,然后合唱日本国歌《君之代》,最后大喊三声“万岁”。

晚上8:00,承担护航任务的舰艇组成菱形队形,由矢矧号殿后,把大和号簇拥在正中央,经由航道狭窄、水雷密布的丰后水道驶出濑户内海。然而,由于截获了日军的无线电信息,美军已经得知联合舰队将会命令水面舰艇执行作战任务,因此早已派出铲鲟号(Hackleback)潜艇、马鲅号(Threadfin)潜艇在丰后水道出口附近的海域守株待兔,特攻舰队驶出水道后仅过了不到20分钟,就已经被美军发现行踪。两艘潜艇的指挥官立即向快速航母特混编队的指挥官米彻尔海军中将发报,汇报日本特攻舰队的数量、类型和航向。米彻尔当机立断,命令航母特混编队全部4个支队前往冲绳岛东北方向的海域,利于舰载机发起攻击。从此刻起,大和号就已经在劫难逃,被美军舰载机击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奉命侦察的那两艘潜艇保持5英里的安全距离,跟踪着特攻舰队。特攻舰队接连3次派出驱逐舰,试图驱赶美军潜艇,但始终没有逼近到足以迫使潜艇下潜。夜幕降临后,两艘潜艇圆满完成汇报日军水面舰艇动向的任务,消失在夜色中。

4月7日早上8:23,一架从埃塞克斯号(Essex)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侦察机在九州岛西南海域发现日军特攻舰队。特攻舰队的航向为300度,大约相当于西北偏西。它们并没有直扑冲绳岛,而是按照经验丰富的大和号舰长有贺幸作(Kōsaku Ariga)规划的路线,特地在海上绕远兜圈,想要骗过美国人。但是,如今大和号已经被发现了;美军接连派出船身式水上飞机来尾随特攻舰队,不断地向米彻尔和其他美国海军将领实时发送大和号的位置、航向和航速。尽管大和号的无线电操作员侦听到了美军无线电信号,但伊藤却束手无策,除了放弃任务原路返回,他想不出任何扭转局势的办法。

与此同时,海军上将斯普鲁恩斯向停靠在冲绳岛附近、由海军少将戴约指挥的炮火支援舰队下达命令,指示支援舰队摧毁以大和号为首的日本舰队。上午10:30,戴约召集手下的各支队指挥官和各舰舰长,在特纳中将的旗舰艾多拉多号上召开会议,制订了集中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围攻大和号的作战计划。戴约深知,无论火力还是射程,炮火支援舰队的战舰都无法与大和号相提并论,所以计划在交战时迅速拉近双方的距离,利用数量优势抵消大和号的火力优势。

然而,要想与戴约指挥的舰队决战,大和号就必须首先承受住米彻尔中将用舰载机发动的空袭。上午10:00左右,第一波轰炸机从快速航母舰队的多艘航母上起飞,共有182架携带500磅及1 000磅炸弹的俯冲轰炸机以及98架鱼雷轰炸机扑向日军的特攻舰队。在琉球群岛一个位于冲绳岛以北的岛屿上,日军的观察哨最先用无线电向大和号发出特攻舰队有可能遭到空袭的警报:“250架敌方舰载机向正北方飞去;要密切关注敌机动向。”

此时,特攻舰队已经调整航向,沿着西南偏南的方向径直驶向冲绳岛,距离目的地已经只有一半路程了。尽管舰队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空袭,但伊藤中将却似乎仍然信心十足。“我们整整一上午都没遇到什么麻烦,没错吧?”他笑着说。

这是特攻舰队出航以后伊藤头一次开口说话。吉田少尉回忆道:“从一系列警报信号到采用‘之’字形路线航行,再到确定航速、改变航向,所有一切命令都由大和号的舰长一手操办。伊藤将军一直都站在那里,只有在参谋长汇报完战况时,才会默默地点头。”

中午12:20,大和号的防空雷达侦测到3个警报信号。长谷川(Hasegawa)兵曹大叫道:“发现敌机!总共3个机群,正在迅速接近。”

有贺舰长命令舰队将航速从22节提升到25节,同时把航向调整为100度。所有舰船收到命令后,同时调整航速和航向,步调十分一致。

空中飘起细雨,能见度大幅下降,到瞭望员发现第一批来袭美军飞机——2架格鲁曼地狱猫战斗机——的时候,敌机与舰队的距离只剩下不到2英里。接着,美军飞机接二连三不断出现。“第一次敌袭:5架飞机,”瞭望员大喊道,“……10余架敌机……30余架敌机……”

吉田少尉看到美机分散开来排好攻击队形并准备投掷炸弹。还没等第一波美军飞机发动攻击,大和号的正前方就出现了另一波数量庞大的美军飞机。“超过100架敌机袭来!”领航员大声警告。

有贺舰长决定不再等待,命令道:“开火!”话音刚落,大和号上的24门5英寸防空炮和120门防空机关炮便一齐开火,枪炮声震耳欲聋;看到大和号开火后,护航舰船的主炮也纷纷向敌机开火。吉田第一次经受炮火的洗礼,全身像针扎一样“激动不已”。然而,在目睹了2架柯蒂斯地狱俯冲轰炸机投下炸弹,击中大和号后舰桥附近的甲板后,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显然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吉田回忆道:“我身边的一个水兵被弹片击倒在地。尽管炮火声、爆炸声响彻云霄,但我还是清楚地听到那个水兵的脑袋撞击舱壁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但还是掩盖不住血腥味。”

除了大和号,其他舰船也接连被美机击中。位于特攻舰队左侧最外端的滨风号(Hamakaze)驱逐舰“突然炸裂,就好像被开膛破肚,接着船尾又翘到半空中”,那恐怖的景象让吉田心生畏惧。仅过了不到30秒,滨风号就沉入海底,海面上只剩下“一片白色的泡沫”。除了那些当时正好在甲板上被“鱼雷撞击和舰艇爆炸的冲击波掀下海”的舰员,所有其他舰员都与滨风号一起葬身海底。为避免与滨风号相同的命运,大和号15万马力的引擎动力全开,以最高的航速按“之”字形行驶;虽然“躲过好几枚鱼雷”,但最终还是有一枚鱼雷击中舰艏左侧,引发了巨大的爆炸。直到此时,参与第一波攻击的美军飞行员才驾机返航。

大和号的侧面被鱼雷炸出一个大洞,靠近大洞的舱室很快就灌满海水。大和号上共有1 150个这样的小舱室(水密隔舱),所有的舱室均由金属舱壁隔开,即便被数枚鱼雷同时击中,舱室也能起到防水作用,确保大和号短时间内不会沉没。然而,水压不断上升,渐渐接近舱壁的承受极限,损害管制人员不得不使用“巨大的木质支架”加固舱壁。大和号被第一枚鱼雷击中后,损害管制人员马上就开始了加固工作。此后,损害管制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大和号能否劫后余生,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否及时地加固舱壁。

在得知平时工作的防空雷达室被炸弹击中后,吉田撒腿就跑,离开舰桥奔向雷达室,发现眼前一片狼藉。“雷达室被炸得不像样子,”他写道,“就好像有人抡起斧子,把竹筒一劈为二。炸弹直接命中,撞破外部的舱壁后向内滑行了一段距离,才发生爆炸。”映入吉田眼帘的除了被炸得粉碎的仪器设备,还有“一块紧贴在破损舱壁上像肉一样的东西”。过了一会儿他才终于意识到,他看到的是“只有上半身的尸块,尸体的胳膊、腿、脑袋全都不见了踪影”。雷达室内散落着“烧焦的尸块”,空气中弥漫着脂肪燃烧的气味。一想到“战友们几分钟前还都活得好好的,在雷达室里工作”,可转眼就只剩下残骸,吉田就难以接受。然而,更加糟糕的是,防空雷达被毁后,大和号就好像瞎子一样,几乎丧失了自卫能力。

吉田返回舰桥时,美军第二波攻击已经袭来,共有至少100架战机。吉田写道:“大和号的防空炮火形成了一层弹幕,日本海军的任何一艘舰船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防空炮的弹药在空中化作红色、紫色、黄色、绿色的明亮火花,那绝非微不足道的威胁;但我们很快就发现,我们高估了防空炮火的威慑力和杀伤力。”

美军战机不仅根本就没把防空炮火当回事,还放弃了常规的战术,从各个角度对大和号发起进攻。即便是鱼雷轰炸机,也在“释放鱼雷后马上就开始执行‘之’字形规避飞行,一边躲避防空炮火,一边近距离低空扫射”。结果,日军的防空炮竟然极少击中目标,这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防空炮命中率极低。”吉田写道。

炸弹像雨点一样击中大和号的防空机炮炮塔(每座炮塔都配备3门25毫米的机关炮),炮塔一个接一个全都炸成碎片。用吉田的话讲,简直就是“一场无处躲藏的杀戮”。他看到“船尾的飞行甲板”冒出“阵阵白烟”,而舰艏两侧则不断有炸弹险些击中目标,掀起一根根“喷泉似的水柱,仿佛一片森林”。吉田回忆道,爆炸掀起的水花“相当于十几场大雨倾盆而下,像瀑布一样,差点儿就把舰桥的舱门冲得稀巴烂”。

第二波攻击刚刚结束,第三波攻击就已经“像暴雨一样迎面袭来”。吉田站在左舷正横的位置上,粗略地估计“敌机至少有120架,可能多达130架”。数枚炸弹在烟囱附近爆炸,舰桥接连收到军官阵亡的消息。接着,又有2枚鱼雷击中左舷,“测斜器”的指针开始慢慢偏移,显示船体正在向左舷倾斜。此时,损害管制人员非死即伤,加固所有受到威胁的舱壁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吉田写道,“水兵匆忙经由舱梯逃离进水的舱室,竟然忘记关闭舱门。海水山崩海啸般涌入,船体倾斜的速度远超预期。”

为及时止住船体倾斜、防止倾斜角度达到5度(一旦倾斜达到5度,大和号的主炮就无法射击),有贺舰长命令,人为地向与左舷进水处相对应的右舷舱室注水。如果命令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在向右舷的水密隔舱放入3 000余吨海水后,左舷、右舷的进水量就会基本持平,可以防止船体继续倾斜。然而,由于美军的轰炸已经摧毁了大和号的水淹防控站,有贺决定孤注一掷,下令向右舷的引擎室和锅炉舱注水。由于没有时间疏散工作人员,海水涌入时,“在引擎室和锅炉舱值班的轮机人员全都粉身碎骨”。吉田继续写道:“我们牺牲了数百人的生命,才勉强恢复船体的水平状态。”失去右舷的引擎室后,大和号只剩下一半的动力,仿佛“一瘸一拐的单腿残疾人”。

第四波攻击共有150架美军战机。美军飞行员全都低空飞行,吉田甚至能看得清楚他们“通红的脸庞”。他回忆道:“美军飞行员几乎全都张着嘴,脸上的表情差不多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吉田身边的两个水兵被机枪击中当场死亡;一名少尉的大腿严重受伤,“血流如注”,不一会儿就把临时用作绷带的衣物“染得通红”。虽然舰桥上的军官和水兵已经伤亡过半,但伊藤海军中将仍然镇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

美国海军官方战史上写道:“轰炸机投放鱼雷,大和号的左舷侧又被炸出了几个大洞,至少有10枚炸弹在甲板上爆炸。大和号的无线电室虽然号称防水,却仍然完全被水淹没,这迫使大和号完全依赖旗语和信号灯与其他舰船保持联系。”下午1:45,美军暂停攻击,大和号获得了短暂的15分钟喘息时间。但此时,大和号已经左倾15度,航速也勉强仅有12节,船上更是惨不忍睹。吉田写道:

许多防空机炮的炮塔被完全摧毁,甲板上一片狼藉,只剩下一块块布满弹痕的铁疙瘩……大和号好似一块吸收了太多水的浅棕色圆木,孤零零地漂在水中……防空炮和副炮全都哑火,只有少数防空机炮还能正常使用,仍能殊死一战。我意识到,很多炸弹击中了舰桥下方,紧急医务室的医护人员无一生还。

下午2:00,美军发起最后一波攻击。数枚鱼雷击中大和号船尾,主舵和副舵同时受损。炸弹“倾泻而下,甲板上火光冲天”,甲板下也燃起熊熊大火。船体倾斜角度增加到35度,航速下降到7节。“别灰心!”有贺舰长在舰桥上声嘶力竭地向全舰官兵下达命令,但几乎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呼喊。

不久,副舰长向有贺汇报:“船体倾斜已经无法挽回。”这为大和号敲响了丧钟。直到此时,伊藤海军中将才起身命令道:“终止作战计划。”接着,他与幸存的参谋人员握手,然后转身离去,向“舰桥正下方的司令室”走去。

有那么一瞬间,吉田想把自己绑在舰桥上,与大和号一同葬身海底。但伊藤的参谋长却明确下达了命令,要求“年轻人”设法自救,使他打消了与军舰共存亡的想法。大和号用旗语传递信号,要求特攻舰队幸存的驱逐舰靠上前来营救舰上的官兵。然而,吉田回忆道,驱逐舰全都躲得远远的,“要么害怕卷入大和号沉没时产生的漩涡,要么担心被爆炸的冲击波波及”。

下午2:20,大和号的左侧已经完全沉入水底,甲板几乎与海面垂直,主桅杆的战旗马上就要碰到水面。大和号的船体露出水面,在吉田看来,就好像“巨鲸”的肚皮。紧接着,“弹药库内储存的主炮炮弹,弹头冲下滑动起来,结果撞击引信发生爆炸”。到了下午2:23,这艘巨大的战舰终于船底朝上彻底倾覆,发出“一道刺眼的火光”,在海面上留下一根直冲云霄的“巨大火柱”。即便远在九州岛,也能看到大和号沉没时发出的火光。

吉田虽然头部被弹片击中,但还是设法浮上水面,抱住一块浮木等待救援,后来他被冬月号(Fuyutsuki)驱逐舰救起。大和号全舰共有官兵2 767人,其中只有246人幸免于难。另外,矢矧号轻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要么被击沉,要么被迫自沉。为了执行毫无意义、注定失败的“天一号”作战计划,日本海军总共付出了4 000余人阵亡的代价,而美军只付出10架飞机被击落、12人阵亡的代价。

宇垣海军中将在日记中写道:“我深爱的大和号在中国海域沉没了,包括司令官伊藤、参谋长森下(Morishita)、舰长有贺在内,许多优秀的海军官兵葬身海底。我的天啊!”

得知此消息后,裕仁天皇双手抱头,站立不稳。“什么?”他露出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大和号沉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