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尸体烧焦的气味一连好几天都没能散尽

4月1日那天,来自久米岛(Kume Island)的二等兵、19岁的大田昌秀(Masahide ōta)站在首里城城垛的瞭望台上心潮澎湃,因为在离他只有几米远的地方,牛岛中将正与他的手下——以长勇中将和八原大佐为首的高级军官,一同观察美军在渡具知海滩登陆的情况。大田是位于首里的冲绳师范学校的学生,不久前刚刚被动员加入铁血勤皇队。作为成绩排名全校第22的学生,他被分配到隶属第三十二军司令部情报部门的精英部队“千早队”(Chihaya Unit)。大田回忆道:“无论何时,只要有消息传来,我们就把最新的战况汇报给躲在山洞里的平民和士兵。”

由于听信某位老师的论调——这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庞大美军舰队已经陷入守军精心设计的圈套,所以,大田迫不及待地想要为歼灭入侵者出一份力。然而,随着八原大佐以消耗战为主的作战方案逐渐显现后,大田上阵杀敌的热情渐渐消退。4月1日,日本守军的精锐部队都部署在远离渡具知海滩的地方,只有负责守卫读谷机场和嘉手纳机场的第一特设联队可能对登陆美军造成了一点儿威胁。然而,第一特设联队是一支由第四十四、第五十六航空兵基地大队临时拼凑的部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作战训练,并且在登陆部队上岸前又被美军的炮火炸得七零八落,结果没有过多抵抗就向北撤退,与国头村支队会合。

一名日军士兵奉命在距离渡具知海滩2英里的一所小学驻防,目睹了美军用舰炮和飞机轰击海滩,仿佛“数百道闪电同时击中大地”。他回忆道,那天早上的某个时间,“负责守卫海滩的小部队派来一名士兵,告诉我们美军登陆的具体情况。在场的每个人都大吃一惊,难以相信经历了连续十昼夜不停的轰炸,海滩守卫部队竟然还有人生还”。言罢,那名士兵转身返回海滩,准备“与阵地共存亡——海滩上所有(日本)士兵的确都死在了阵地上”。

另一名在远处观察的日本兵看见美军先头部队的“坦克、其他车辆和步兵”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就顺利登陆,感到一头雾水:“这机会简直太难得了!我们的航空部队为什么没有派出飞机轰炸他们?也许他们是想要等到美军所有的运兵船都聚集到海滩周围后再发动攻击。然而,运兵船已然排队上岸了,我军的飞机却仍然不见踪影。最后,敌人开始——可以说是——从容登陆。岛上的机场就这样变成了敌军手中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当天,的确有几架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飞机抵达冲绳岛附近海域,击伤了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和3艘运兵船(如前文所述),而另一些自杀式飞机则把英国太平洋舰队当作目标,英国当时正在派飞机轰炸位于冲绳岛以南200英里的日军机场。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自杀式攻击部队从日本本土出发。例如,3月29日,就有4艘潜艇从九州岛的基地出发驶向冲绳岛,甲板上总共携带了20枚回天人工操纵鱼雷。时年20岁的横田宽(Yutaka Yokota)就是其中一名操纵鱼雷的驾驶员,他毕业于海军航空兵训练学院,是一名“军国主义青年”。偷袭珍珠港时日本海军艇员驾驶二人微型潜艇为天皇献身,横田受此鼓惑,自愿加入特攻队,在参加遴选时曾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还有不到一年就要走到终点了”。然而,他完全没有求生的想法,既然早就知道死亡不可避免,所以“与其驾驶自杀式飞机被敌军飞机击落,还不如轰轰烈烈地死去”。他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倘若任务失败未能击中美国军舰,那他就只能“自爆”了。

在离开光市潜艇基地的那天早上,横田与其他回天鱼雷驾驶员都得到了一把短刀和一条写着“七生报国”的头带。横田登上伊四七潜艇的甲板,亲吻了回天鱼雷的弹头,大喊道:“还有一个星期就到冲绳岛了!至少要击沉一艘3万吨的敌舰!绝不与小船同归于尽!”

在前往冲绳岛的路上,回天鱼雷驾驶员不仅有说有笑,还玩起了将棋、围棋以及扑克。一个后来击沉1艘美军驱逐舰的少尉牌技尤其精湛,给同伴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刚过两天,也就是3月31日那天,他们愉快的心情就荡然无存了;因为伊四七潜艇被美军飞机发现,遭到航空炸弹和深水炸弹攻击而严重损坏。横田回忆道,甲板上的回天鱼雷“仿佛塑料纸糊的一样,全都被炸得不成样子。我们不得不铩羽而归,返回光市”。

次日,也就是美军登陆冲绳岛那天,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下令,执行规模更大、代号为“天一号”的自杀作战计划。此前,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及川古志郎(Koshirō Oikawa)海军大将在3月29日前往东京的皇居觐见裕仁天皇,参加了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敲定了“天一号”作战计划。及川是参加过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的老兵,曾出任过海军大臣,在任期间反对与美国开战。他此次觐见天皇,意在汇报冲绳岛防御作战的现状。

及川与手下的参谋人员进入紧邻御用图书馆、十分潮湿的防空掩体,围坐在会议桌前;每个人都侧着身子,不敢直视天皇。裕仁天皇戴着眼镜,做派酷似一名胆小的学者,而非好战的战争领袖。及川在汇报中指出,海军已经开始神风特攻作战,准备摧毁集结在冲绳岛附近海域规模庞大的美国第五舰队。

“作战计划事关帝国国运,”裕仁说道,“尔等必须确保全军决一死战,不得有误。”

及川向天皇作出保证,并提出海军航空兵将派出至少2 000架飞机进行自杀式攻击。

“总共就这么多吗?”裕仁明显十分失望,声音也变得比平常更加尖锐刺耳。

及川连忙否认,宣称陆军航空兵还有1 350架飞机,也可以用来进行自杀式攻击。

裕仁仍然不太满意,问道:“那海军呢?海军没有军舰了吗?我们没有地面部队了吗?”

日本海军的确还有兵力,但所剩无几。战争之初,日本海军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实力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拥有12艘战列舰、15艘舰队航空母舰、43艘巡洋舰(包括重型和轻型)、169艘驱逐舰以及195艘潜艇。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日本海军几乎所有的军舰都已经被击沉,其中大多数都是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的战果——在太平洋战场,从珊瑚海海战到中途岛海战,再到菲律宾海战(被美军称作“马里亚纳火鸡狩猎大赛”)以及刚刚结束的莱特湾战役,无一例外;而如今,日本海军的水面作战力量只剩下1艘超级战列舰、1艘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然而,大和号(Yamato)超级战列舰不仅是日本海军的骄傲,同时也是世界公认最强大的战舰。

大和号舰名取自日本古代的令制国大和国;自1937年动工,建造期间为了保密,干船坞一直都用竹帘遮盖。该舰排水量高达7.2万吨,使用的钢材足够铺设一条从东京到大阪全长250英里的铁路。舰上不仅配备9门18.1英寸口径的主炮,能够发射重达3 220磅的炮弹,射程超过27英里,还装有许多口径较小的大炮,而防空炮的数量不少于162门,并且最大口径达到5英寸。大和号的主装甲厚达16英寸,主炮塔周围的护甲甚至更厚,能够承受最猛烈的炮火轰击。美国海军历史学家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认为,大和号是一艘“独一无二的杰出军舰”,拥有一个又长又大的前甲板、一个向后倾斜25度的漏斗以及一个采用流线型设计的上层结构。柚木制成的露天甲板全长863英尺,大约相当于3个足球场。动力系统使用4台涡轮发动机,能够产生15万马力的动力。船上共有至少2 750名船员,光厨师就有80人,还有许多配有空调设备的舱室。大和号虽然体量巨大,但最大航速却能达到27.5节。与之相比,美国海军最先进的艾奥瓦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只有5.7万吨,虽然也拥有9门主炮,但口径却只有16英寸;此外,尽管排水量要比大和号低出很多,但最大航速却只比大和号快了几节而已。

尽管大和号火力强大、气势壮观,但战争已经证明,舰载机已经成为海上战场的霸主,而战列舰早已被航空母舰取代,再也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因素。从珍珠港开始,航空兵力量决定着每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胜负。1941年12月,英国皇家海军的反击号(Repulse)战列巡洋舰、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战列舰在马来亚附近海域被日本海军航空兵击沉;日本海军有数不清的水面舰艇被盟军的海军航空兵击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Musashi)——1944年10月24日,武藏号在莱特湾遭到美国海军航空部队的攻击,被19枚鱼雷、17枚炸弹击中后倾覆沉没。

当问出“海军没有军舰了吗?”这个关键问题时,裕仁天皇已经决定了大和号及其大部分船员的命运。及川大将不是不知道,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如果只有少数巡洋舰和驱逐舰护航就迎战美国第五舰队的舰载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非常清楚,大和号肯定有去无回。然而,裕仁天皇提问的口吻及其声音中毫不掩饰的鄙夷,已经把及川和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同僚逼进死胡同,迫使他们不得不将大和号投入战斗。

要是不这么做,肯定会被人理解为联合舰队违抗圣意。更加糟糕的是,这样会令日本海军颜面尽失。此外,还有一些海军军官认为,既然战局几乎已经无可逆转,大和号迟早都要在锚地自沉,那还不如让它光荣地参与最后一战。联合舰队的作战参谋神重德(Shegonori Kami)大佐认为:“哪怕胜算只有一成,大和号也必须出击。真正的武士不会在意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只会一心求死。”

1945年4月1日,大和号所属的第二特遣舰队的司令官伊藤整一(Seiichi Itō)海军中将接到命令,第二特遣舰队所有舰艇将会在航空兵和陆军的配合下“摧毁集结在冲绳岛周边的敌军运输船队和特遣舰队”。伊藤及其手下的舰长们都十分清楚,这是一项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许多舰长甚至提出,采用独狼战术让各舰单独出击,反倒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战果。然而,伊藤的态度十分坚决,对手下的舰长说:“武士活着,为的就是时刻准备赴死。”

轻型巡洋舰矢矧号(Yahagi)的舰长原为一(Tameichi Hara)大佐并不赞同这种为了牺牲而牺牲的论调,他对舰上的官兵说:“我们的任务似乎是自杀任务,实际上也的确如此。但我想要强调的是,任务的目标并不是自杀,而是取得胜利……我们必将战死,但我们的死却绝不能仅是献给国家的祭品。”

* * *

4月1日早上7:25,在距离冲绳岛以南200英里的先岛群岛(Sakishima Islands)附近海域,是英国太平洋舰队(又称第五十七特混编队)负责的作战区域,当天盟军的第一波舰载战斗机刚刚起飞就遭到日军的反击。N.B.格雷(N.B.Gray)是一名在不倦号(Indefatigable)航空母舰上做炊事员的年轻人;当航母处在战斗状态时,他的任务是在航母密闭的弹药舱内递送弹药。格雷写道:“舰炮突然开火,我们一边尽可能地防止爆炸,一边以最快的速度递送弹药,先是使用右舷的吊车,接着又用上左舷的吊车。舰炮肯定是瞄上了什么大家伙。”

随着“一声闷响”,舰炮近乎疯狂的炮声戛然而止。格雷及其同伴们不知道甲板上发生了什么,似乎只能等下去。过了好久,舰长Q.D.格雷厄姆(Q.D.Graham)称:“很遗憾,今天早上日本人给我们送来了一枚可爱的复活节彩蛋。我们虽然船体受损,还出现了人员伤亡,但并没有削弱我们的作战能力。”

关于这次近乎致命的打击,格雷厄姆舰长的讲话只是一种典型的英国式轻描淡写。来袭的日军飞机是5架零式战斗机;它们被舰载雷达发现时与英国太平洋舰队相距75英里,正以210节的速度靠近,飞行高度为8 000英尺。舰队指挥官一边命令更多的舰载战斗机起飞,一边指示正在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改变航向拦截敌机。英军战斗机在敌机距离舰队40英里处开火,击落4架敌机。然而,第5架敌机突破层层封锁;虽然身后有1架英军战斗机紧追不舍,但这架敌机却仍然扫射了不屈号(Indomitable)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然后撞向不倦号的舰岛,并击中舰岛的底部,导致位于舰岛下方的“二号”机库舱顶部的甲板起火。在撞击发生前的那一刻,那架零式战斗机虽然被身后追击的海火式战斗机用远程炮火击中左翼,但并没有坠入海中。

格雷立马就想到他那些在飞行甲板上值勤的同伴:跟他同日入伍的托马斯(Thomas),他是两个小女孩的父亲,平时的工作就是在舰桥上为军官服务;“战斗时负责在舰岛后方操控砰砰炮”的芒罗(Munro);还有“人缘极好,信仰极其虔诚”的艾斯丘(Askew)。格雷心想,“日军飞机的袭击如此突然、如此猛烈”,他们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舰长终于下达“战斗状态解除”的命令;格雷马上就冲向通往住舱甲板的铁梯,结果发现食堂的餐桌已经变成临时手术台,顿时感到很恐怖。“伤者躺在上面,”一提到当时的情形,格雷就神色凝重,“桌面上是一摊又一摊的鲜血。”

他最担心的事情成了现实。托马斯在爆炸中受了致命伤,被抬进航母的主医务室,“他一边笑着,一边抽着烟”,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爆炸发生时,艾斯丘正站在舰桥附近”,“当场粉身碎骨”,善后人员“只找到了他的眼镜”。袭击发生时,芒罗刚刚离开防空炮的岗位,正准备去上厕所,结果飞机就撞击到离他不远的地方。格雷在日记中写道:“(他)严重烧伤,不久后伤重去世。”尽管舰上的惨状令格雷大为震惊,但他的心态却仍然相当达观:“战争就是战争,这是战争必然的结果。”受害者并不仅仅是格雷的这些同伴,袭击共造成4名军官和10名水兵死亡,此外还有15人受伤。

日军的神风特攻队员本打算撞沉不倦号,至少也要让这艘航空母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作战能力,但两个目标均落空了。第一航空母舰支队的指挥官海军中将菲利普·维安爵士(Sir Philip Vian;他的旗舰是不屈号)写道:“尽管自杀式飞机直接命中目标,但不倦号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就恢复了起降舰载机的能力。”这主要得益于不倦号安装了带有装甲的飞行甲板,这种装甲飞行甲板为英国航母所独有。飞行甲板是美国航母的一大弱点。对此,维安写道:“要是遭到类似的撞击,美国航母肯定不得不前往设备齐全的海军船坞接受大修。”然而,就航母数量而论,英国海军根本无法与美国海军相提并论。即便是有几艘航母失去战斗力,美国也能用其他航母顶上。此外。美国航母“无论航速还是航程,抑或防空武器的火力,都要强于英国航母”,维安认为,这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优点。

得知不倦号迅速恢复作战能力后,维安大喜过望,命人给格雷厄姆舰长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干得漂亮!重复一遍,干得漂亮!”然而,对于格雷来说,舰队指挥官的赞誉是如此的空洞,既不能让他的3个好友死而复生,也无法驱散“一连好几天都没能散尽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烧焦的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