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伯伯: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文/薯伯伯

风转咖啡馆的书架,放着《藏地白皮书》,但书皮已经变得既黄且灰,仔细看还能找到数个指纹。我总觉得,书越残旧,越显出对作者的尊重。

书是2008年傅真和毛铭基送给我的,收到书后,正想拜读,却被不同的朋友借去。多少人读过书后,感慨万千。其中一人叫央宗,西藏大学护理系学生,2008年寒假在咖啡馆里打工,也因此认识傅真和铭基。过去数年,我们聊天之时,央宗总在有意无意之间,问我傅真的消息。央宗不会直接问:傅真和铭基什么时候回来西藏啊?只会说:“她什么时候回来?”每次一开始就是“她”,好像一个第三人称,就包含了傅真的世界。我有次开玩笑说,“‘她’是谁啊?”央宗略带尴尬,腼腆地说:“她就是她嘛!”新书也有提到这位护理系学生的故事,我跟央宗认识多年,居然从傅真的文字才知道一些央宗的想法。

世界上有两种人,说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傅真神笔妙功,上辈子肯定是个说书先生,但更难得的是,她也可以当个聆听者。你在她面前,一不小心就把心扉打开,把心底的话奉献出来,让自己的故事感动她,也希望她用别人的故事感动自己。

傅真说故事有声有色,铭基坐在一旁,专注地听,有时加插一句补充。我总觉得这对小夫妻,有点像郭靖和黄蓉(可惜傅真不会做饭),郭靖木讷,黄蓉娇俏,但没有郭靖,黄蓉的故事就说不下去。黄蓉会为郭靖从完颜康取得来压扁了的小糕点而动心,傅真也会为铭基在珠峰大本营泡好未吃的方便面而感动。我自己最喜欢的金庸小说就是《射雕英雄传》,桃花岛的爱情,有如童话故事。《藏地白皮书》,既带点童话世界的不真实,又像是电影杜撰的巧合,但正是因为这些情节都真实存在,才能感动素未谋面的人。童话的结尾,理应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生活”,但是人来人往,有多少可从世界不同方向而来,却又朝着共同目标进发?而傅真和铭基,帮大家实现了这个童话。

有一件事我一直搞不清,我的朋友圈子中,傅真和毛铭基到底算不算名人?但自从他们来过我们的咖啡馆后,过去几年里,总有人忽然从火星冒出来,跑到我们店来,兴奋地道:“我看傅真的博客提到你们,所以来看看啊!”有时我会找真、基二人的亲笔签名书给群众观摩(摸)一下。这种情况不停发生,我某天忽然明白,哇塞,他们是名人了!

写这篇序言时,我想起去年他们重返拉萨时,在咖啡馆跟我说起在印度邮政局的趣闻。事件主角其实是铭基,傅真把故事说得极为传神传真(是的,我故意用“传真”这两个字),我听到傅真说出铭基的遭遇,笑到完全失控,她继续说下去,我听了一半,不小心又被哪个笑点触动,再次疯狂大笑。而故事的主角铭基,淡定地坐在傅真身旁,哈哈大笑,却又默默支持。

我跟他们在西藏相识,在真、基二人身上看到了这个现实的童话故事,是我的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