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皮克斯:当科技碰上艺术

卢卡斯影业电脑工作室

1999年,埃德·卡特穆尔、史蒂夫·乔布斯和约翰·拉塞特

1985年夏,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地位日渐式微。有一天,他跟在施乐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工作过的苹果院士艾伦·凯一起散步。凯知道乔布斯对创意和技术相结合的东西很有兴趣,就提议一起去见见他的朋友埃德·卡特穆尔。卡特穆尔在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动画公司负责电脑工作室,工作室规模不大,办公地点是卢卡斯在马林县的天行者牧场(Skywalker Ranch)。乔布斯同意了。于是他们租了一辆豪华轿车前去拜访。乔布斯回忆说:“我到那里之后被震撼到了。回来后我就试图说服斯卡利,想让苹果把这个工作室买下来。但苹果的高层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正忙着想办法把我赶走。”

卢卡斯影业的电脑工作室分为两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开发用于渲染数字影像的硬件和软件,另一个团队负责制作动画短片。电脑动画师的主管是约翰·拉塞特,他非常热爱动画,也极具天赋。当时卢卡斯已经拍完《星球大战》三部曲的第一部,正被离婚官司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卖掉这个电脑工作室。卢卡斯让卡特穆尔尽快找个买家。

1985年秋,在几个潜在买家都退出谈判后,卡特穆尔和同事艾维·雷·史密斯决定寻找投资人,想自己把工作室买下来。于是他们给乔布斯打电话,约好时间后开车去了乔布斯在伍德赛德的家。乔布斯对斯卡利的敷衍态度和白痴行为非常不满,先是当着他们的面大肆抱怨了一番,然后提议由自己全资买下它。卡特穆尔和史密斯不同意,因为他们只想找个投资人,不想找个老板。但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折中方案:乔布斯可以注资成为最大的股东,担任董事长,而工作室的经营则由卡特穆尔和史密斯来负责。

乔布斯回忆说:“我之所以买下这个工作室,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电脑绘图,而且我意识到他们在融合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表现远远领先于其他公司,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他提出向卢卡斯支付500万美元买下这个工作室,再另外投资500万美元,把工作室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运营。乔布斯的报价远远低于卢卡斯的要价,但乔布斯占据天时,所以双方决定就交易进行协商。

卢卡斯影业的首席财务官觉得乔布斯傲慢无礼。所以,在协商之前,他告诉卡特穆尔:“我们得让史蒂夫知道谁才是这里的老大。”他们的计划是先让所有人和乔布斯一起进入会议室,等几分钟后,首席财务官再现身主持会议。卡特穆尔回忆说:“但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史蒂夫没等首席财务官到场就准时开始了会议,而首席财务官走进来时,史蒂夫已经掌握了会议的主导权。”

乔布斯只见过乔治·卢卡斯一次。卢卡斯警告他,电脑工作室的人关心的是制作动画电影,而不是制作电脑。“这些人一门心思想做动画。”卢卡斯后来回忆说,“我确实警告了乔布斯,让他知道埃德和约翰融资的主要目的是做动画。我觉得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之所以买下公司,是因为这也符合他的想法。”

1986年1月,最终协议达成。协议规定,乔布斯将投资1000万美元,获得公司70%的股份,其余的股权被分配给埃德·卡特穆尔、艾维·雷·史密斯和其他38名创始员工,包括前台接待员。电脑工作室最重要的硬件是皮克斯图像电脑(Pixar Image Computer),于是新公司的名字就叫作皮克斯。

刚开始,乔布斯把皮克斯的管理权交给了卡特穆尔和史密斯,没有过多干预。每隔一个月左右,他们就会一起开董事会,通常是在NeXT总部,乔布斯重点关注财务和战略问题。然而,由于乔布斯个性强硬,天生控制欲就很强,他很快就变得越来越强势。他对皮克斯的硬件和软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种种设想,当然,有些设想合情合理,有些则显得异想天开。乔布斯来皮克斯办公室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能激发灵感,鼓舞人心。艾维·雷·史密斯回忆说:“我从小就加入了美南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经常参加培灵会。主持会议的传教士虽然生活腐败,但是自有独特的魅力。史蒂夫深得传教士的精髓:他巧舌如簧,出口成章,特别能魅惑人心。我们在开董事会的时候留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如果发现有人被卷入史蒂夫的现实扭曲力场,需要赶紧被拉回到现实世界,我们就会用一些暗号相互提醒,比如摸摸鼻子或者拽拽耳朵。”

乔布斯一直以来都极力推崇硬件和软件的整合,而皮克斯的图像电脑和渲染软件刚好结合了硬件和软件。除此之外,皮克斯还生产创意内容,比如动画片和绘图。图像电脑、渲染软件和创意内容都受益于乔布斯的理念与推动,即要把艺术创意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乔布斯后来说:“硅谷这帮搞技术的人并不尊重好莱坞的创作人员,而好莱坞的人会觉得技术人员就是被聘来干活儿的,根本不需要跟他们见面。而在皮克斯,科技文化和创意文化都很受尊重。”

根据计划,皮克斯最初的营收将来自硬件。皮克斯图像电脑的售价为12.5万美元,主要目标客户是动画师和平面设计师,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款电脑在医疗和情报等专业领域也有市场,比如CAT(计算机轴向断层扫描)扫描数据能够被转换成三维图形,来自侦察飞机和卫星的信息等也可以用3D影像呈现。因为皮克斯的电脑要卖给美国国家安全局,所以乔布斯必须接受安全调查,而奉命调查他的联邦调查局特工一定碰到了不少趣事。皮克斯的一位高管回忆说,有一次,调查员给乔布斯打电话询问药品使用的问题,乔布斯的回答开诚布公,不加掩饰。乔布斯会说:“我上次服用迷幻药的时候是……”有时候则表示“这种毒品我还真没试过”。

乔布斯要求皮克斯打造一个成本更低的图像电脑,售价在3万美元左右。他坚持让青蛙设计公司的埃斯林格负责电脑的设计,尽管卡特穆尔和史密斯因为昂贵的设计费而强烈反对。最终的设计结果跟原来的皮克斯图像电脑外观相似,一样是中间有一个圆形凹痕的立方体,但上面那些细长沟纹的设计,一看就出自埃斯林格之手。

乔布斯想把皮克斯的电脑推向大众市场,于是让皮克斯团队在主要城市开设了销售办事处(办事处的装修设计方案也是经他批准的)。他的理由是,创意人士很快就会想出各种方法来使用这台电脑进行创作。他后来说:“我认为人是有创造力的动物,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新方法来使用工具,有些方法可能连发明者自己都没有想到。我认为皮克斯电脑就是这样,就像Mac一样。”但这款电脑在普通消费者中并不畅销,因为成本偏高,而且适用的软件很少。

在软件方面,皮克斯有一款可以制作三维图形和图像的渲染程序,名为雷耶斯(Reyes,Renders everything you ever saw,即“渲染万物”)。乔布斯担任董事长后,皮克斯开发了一款新的语言和界面,名为RenderMan。公司希望RenderMan成为三维图形渲染的标准,就像Adobe公司的PostScript成了激光打印的标准一样。

跟对硬件的设想一样,乔布斯认为也应该把他们开发的软件推向大众市场,而不仅仅服务专业市场。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企业或高端专业市场。皮克斯的市场总监帕姆·凯文(Pam Kerwin)回忆说:“史蒂夫的设想非常宏伟,认为RenderMan可以为普通人服务,他在开会时会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列举普通人如何使用RenderMan来创造出炫酷的三维图形和逼真图像。”皮克斯团队会试图劝阻他,说RenderMan不像Excel或Adobe Illustrator那样容易使用。然后乔布斯会走到白板前,向他们展示如何把RenderMan变得更加简单好用。凯文回忆说:“我们会疯狂点头,兴奋地说:‘是的,是的,这样太棒了!’但是等他离开之后,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问:‘他到底在想什么?’他就是有这么奇怪的魅力,跟他聊完天之后,我们得缓一缓才能进行切合现实的思考。”事实证明,普通消费者对于渲染真实图像的昂贵软件并没有强烈的需求。RenderMan最终也没有在大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倒是有一家公司非常希望实现动画师画作渲染的自动化,以制作彩色动画电影。在华特·迪士尼的侄子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发动迪士尼董事会进行改革之时,新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问罗伊想扮演什么角色。罗伊·迪士尼表示,他想重振公司历史悠久却日渐衰落的动画部门。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把电脑引入动画制作流程。最后,皮克斯拿到了迪士尼的合同。皮克斯为迪士尼量身定做了一款硬件和软件套装,名为CAPS,即电脑动画制作系统(Computer Animation Production System)。1988年,系统首次投入使用,创作了《小美人鱼》电影的最后一幕特莱顿国王向爱丽儿挥手告别的情景。CAPS成为迪士尼电影制作的重要工具,于是迪士尼又采购了数十台皮克斯图像电脑。

动画

皮克斯的动画短片制作团队所属的数字动画工作室起初并不是一个核心部门,其主要宗旨是展示公司的硬件和软件。工作室主管是约翰·拉塞特。他长着一张娃娃脸,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孩童般的天真,但内心深处对艺术完美性的追求与乔布斯不相上下。拉塞特出生在好莱坞,从小就喜欢星期六早上的卡通节目。九年级时,他写了一份关于迪士尼工作室历史的读书报告,那时的他就已经找到了自己毕生的志趣。

高中毕业后,拉塞特进入由华特·迪士尼创办的加州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他利用暑假和业余时间研究迪士尼的发展历史和作品,还在迪士尼乐园的丛林巡航项目中做导游。他从做导游的经历中学习到,讲故事要注意时间,把握节奏。在一帧一帧地创作动画片时,这个窍门非常重要,但也很难掌握。他在大三时制作的短片《小姐与台灯》(Lady and the Lamp)赢得了学生奥斯卡奖(Student Academy Award)。这个短片借鉴了迪士尼电影《小姐与流浪汉》(Lady and the Tramp),也展示了拉塞特标志性的才能,就是可以让台灯等无生命的物体变得活灵活现。毕业后,他找了一份梦寐以求又命中注定的工作:在迪士尼工作室(Disney Studios)担任动画师。

但他的职业发展并不顺利。拉塞特回忆说:“我们几个年轻人想做出与《星球大战》不相上下的动画特效,但是怀才不遇。我有种理想破灭的感觉,后来又成为两个老板争斗的牺牲品,被动画部门的主管解雇了。”1984年,埃德·卡特穆尔和艾维·雷·史密斯说服拉塞特加入卢卡斯影业,拉塞特终于得偿所愿,做出了《星球大战》级别的特效。当时乔治·卢卡斯已经开始担心电脑工作室的成本,他们非常担心卢卡斯不同意雇用一个全职的动画师,于是就给拉塞特安了一个“界面设计师”的头衔。

乔布斯入主公司后,拉塞特开始和乔布斯互相分享彼此对图形设计的激情。拉塞特说:“我是皮克斯唯一的艺术家,史蒂夫很喜欢艺术设计,所以我们两个很有共鸣。”拉塞特幽默合群,活泼讨喜,爱穿花哨的夏威夷衫,其办公室里堆满了古董玩具,喜欢吃芝士汉堡包。而乔布斯暴躁易怒,身形瘦削,只吃素食,喜欢简朴整洁的环境。两个人虽然个性不同,但志趣相投,所以一拍即合。拉塞特是个艺术家,所以乔布斯对他很是欣赏。而拉塞特对乔布斯的认知也很到位,知道这个贵人能够欣赏艺术,明白如何把艺术、科技和商业相互交汇、融为一体。

为了展示公司的硬件和软件,乔布斯和卡特穆尔决定让拉塞特再制作一部动画短片,参加1986年的电脑图形年会SIGGRAPH。当时,拉塞特正在用桌上的卢克索灯作为图形渲染的模型,他决定把台灯设计成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角色。他从朋友家孩子的身上获得灵感,又加入了一个小台灯的角色。他给另一位动画师展示了几个测试画面,动画师告诉他一定要讲个故事。拉塞特说自己只是做一个短片,但动画师提醒他,就算是几秒钟的短片,也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拉塞特把这个建议听进去了。他最后做出来的动画叫《顽皮跳跳灯》,只有两分多钟,讲的是一个台灯爸爸和一个台灯孩子来回推一个球的故事,最后球被压爆了,小台灯非常难过。

乔布斯看到作品后非常兴奋。他从NeXT公司的重重压力中抽身,跟拉塞特一起飞往达拉斯,参加8月的SIGGRAPH大会。拉塞特回忆说:“当时天气非常闷热,我们走在外面时,热浪会像网球拍一样迎面袭来。”拉塞特回忆说,当时有一万人参加贸易展,乔布斯非常喜欢那里的气氛。艺术创造力使乔布斯精神抖擞,与科技相关的艺术创造更是让他神采飞扬。

电影放映礼堂门口排着长队,大家都等着进去观看影片,乔布斯不想等那么久,于是直接找到主办机构,费了点儿口舌,便带着皮克斯的人提前入场了。《顽皮跳跳灯》放映后,观众全都起立鼓掌,久久不愿坐下。这部短片被评为最佳影片。乔布斯在结束时感叹道:“哇!太棒了!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懂了!”他后来解释说:“我们的电影是唯一一部具有艺术内涵的电影,而不仅仅展示了高科技。皮克斯就是要像Mac一样,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顽皮跳跳灯》还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乔布斯飞到洛杉矶参加了颁奖典礼。虽然影片最终没有获奖,制作动画短片对公司的营收也没什么贡献,但乔布斯还是决定每年都要制作一些新的动画短片。皮克斯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乔布斯会毫不留情地大幅削减预算,但如果拉塞特请乔布斯把节省下来的成本给他用来制作下一部电影,乔布斯总会答应。

《锡铁小兵》

乔布斯并不是跟皮克斯的每个人关系都这么好。他和卡特穆尔的合伙人艾维·雷·史密斯就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史密斯出生于得克萨斯州北部农村,在浸信会的熏陶下长大,是个自由奔放的嬉皮士,在公司担任电脑图像工程师。他身材高大,笑声洪亮,个性十足,偶尔也会很自负。帕姆·凯文说:“艾维自带光芒,笑声友好爽朗,开会的时候总会有一大群拥护者。艾维这样的人不怕激怒史蒂夫。他们都是有远见的人,精力旺盛,自我感觉良好。艾维不像埃德那样愿意息事宁人,艾维看不惯什么,就一定要说出来。”

在史密斯眼里,乔布斯魅力十足又自高自大,这导致他总会滥用职权。史密斯说:“他就像电视节目里的布道者,想要操控别人,但我不愿意成为他的奴隶,所以我们才会发生冲突。相比之下,卡特穆尔更加随和,愿意配合他。”有时候,乔布斯会在开会时说一些过分或虚假的话,来确定自己的主导地位。史密斯很喜欢当场揭穿他,还会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得意万分,乔布斯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好感。

在一次董事会上,因为新版皮克斯图像电脑的电路板迟迟没有完成,乔布斯大声训斥了史密斯和皮克斯的其他高层。当时,NeXT电脑的电路板也延期了。史密斯直接挑明了这一点:“你们的NeXT电路板完成得更晚,所以别再说我们了。”乔布斯恼羞成怒,用史密斯的话说就是,“气到失去了理智”。在史密斯感觉受到人身攻击或挑衅的时候,他的美国西南部口音就会冒出来。这次面对史密斯的反唇相讥,乔布斯就开始怪模怪样地模仿他说话。史密斯回忆说:“他就是在欺负人,故意要惹怒我。然后我就完全失控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开始跟他对骂,我俩的脸相距只有几厘米。”

还有一次开会,乔布斯霸占着白板,不让别人使用,而魁梧的史密斯一把把他推开,开始在上面写东西。乔布斯大喊:“你不能写!”

史密斯回应说:“什么?我不能在你的白板上写东西?胡扯。”乔布斯气得摔门而出。

最后,史密斯还是辞职了,他成立了一家制作数字绘图和图像编辑软件的新公司。他在皮克斯的时候编写过一些代码,但乔布斯拒绝授权他使用。两个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卡特穆尔说:“艾维虽然最终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但他有一年的时间压力大到得了肺炎。”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微软最终收购了史密斯的新公司。史密斯创立的两家公司,一家卖给了乔布斯,一家卖给了比尔·盖茨,也算是一种殊荣。

即使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乔布斯也习惯挑三拣四,而当皮克斯的三大业务——硬件、软件和动画内容——都在赔钱的时候,乔布斯更是乱发脾气,口不择言。他回忆说:“我经常收到很多计划书,最后不得不一直往里投钱。”他常常拍案怒骂,但发火之后,该给钱还是会给。被苹果赶下台,NeXT又出师不利,他已经无法承受第三次打击了。

为了止损,乔布斯下令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他一如既往地痛下狠手,毫不留情。帕姆·凯文说:“对于那些被裁的员工,他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偿。”乔布斯坚持要求裁员计划立刻生效,而且不付遣散费。凯文带着乔布斯在停车场走了一圈,恳求说至少要给出两周的缓冲时间。乔布斯回答说:“可以,但是裁员通知的生效日期要追溯到两周前,他们今天还是得走。”卡特穆尔当时在莫斯科,凯文心急如焚地给他打电话,让他赶快回来。卡特穆尔回来之后,设法制订了遣散计划,给被解聘的员工提供了微薄的补偿,事态才稍有平息。

为了创收,有一段时间,皮克斯动画团队想说服英特尔找皮克斯拍商业广告片,但合作方案迟迟不能敲定,乔布斯失去了耐心。在一次会议上,乔布斯痛斥英特尔的营销总监,然后他拿起电话,直接给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打电话。格鲁夫仍然以导师自居,他想要给乔布斯上一课,于是说支持英特尔公司的管理人员。格鲁夫回忆说:“我选择支持自己的员工。史蒂夫不喜欢我们把他当乙方对待。”

还有一件事让格鲁夫给乔布斯上了一课。有一次,乔布斯提议,皮克斯可以给英特尔提供一些咨询建议,帮助英特尔提高处理器渲染三维图形的能力。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接受了乔布斯的提议,于是乔布斯在邮件里说,皮克斯提供的咨询建议是需要付费的。英特尔的首席工程师回复称:“双方此前并未就英特尔微处理器改进建议之事达成任何财务安排,将来亦无相关计划。”乔布斯把这封邮件转发给了格鲁夫,表示他认为工程师的答复“极其傲慢,因为英特尔在理解电脑图形方面的表现非常差劲”。而格鲁夫给乔布斯回复了一封措辞严厉的邮件,指出分享想法是“友好的公司和朋友的分内之事”。格鲁夫还说,他过去经常与乔布斯分享想法,都没有问他要过钱,乔布斯不应该如此市侩。这封信让乔布斯有所醒悟,他回复说:“我有很多缺点,但忘恩负义并不是其中之一。因此,我的立场将出现180度的改变:我们将免费提供帮助。谢谢你提供了更清晰的视角。”

皮克斯开发了一些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强大软件产品——至少是那些与乔布斯一样对设计事物充满热情的普通消费者。乔布斯仍然希望在家里制作出超现实的三维图像的能力可以成为桌面出版热潮的一部分。例如,皮克斯的Showplace软件可以改变三维物体的阴影,这样电脑就能以适当的阴影展示出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模样。乔布斯认为这个功能极具吸引力,但是大多数消费者觉得这可有可无。由此可见,乔布斯的热情也会让他盲目:因为软件的功能太多太强大,反而失去了他一贯追求的简约性。皮克斯无法与Adobe竞争——Adobe制造的软件虽然没有那么高级,但要简单得多,也便宜得多。

即使皮克斯的硬件和软件产品线都前景黯淡,乔布斯还是不遗余力地保护了动画工作室。对他来说,这个部门犹如一片神奇的艺术小天地,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情感愉悦,他愿意用心培养这项业务,继续在动画制作业务上下注。1988年春,皮克斯的资金严重短缺,乔布斯召开会议,下令大幅削减开支。而拉塞特和他的动画团队还需要一些额外的资金来制作另一个短片。会议结束后,他们实在觉得难以启齿,但最后还是鼓足勇气向乔布斯提出了请求。乔布斯听了之后一言不发,他看起来心存疑虑,因为他需要再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近30万美元。几分钟后,他问他们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分镜脚本。卡特穆尔把他带到了动画办公室。拉塞特开始展示分镜脚本,给人物配音,表露出对这个作品的无限热情。乔布斯被他感染,疑惑也渐渐消退。

这个故事的主题围绕的是拉塞特心爱的经典玩具。故事由一个单人乐队玩具锡铁小兵(Tinny)的视角展开。他遇到了一个让他又爱又怕的人类小宝宝,于是逃到沙发底下,结果却在那里发现了很多其他也是因为害怕而躲起来的玩具。但当小宝宝撞到头哇哇大哭的时候,锡铁小兵又从沙发底下出来,逗他开心。

乔布斯同意出资。他后来说:“我对约翰做的事情有信心,他做的是艺术。他很用心,我也很关心。我对他有求必应。”拉塞特的演示结束后,乔布斯只说了一句话:“我只有一个要求:完成伟大的作品。”

《锡铁小兵》后来赢得了198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是首个获此殊荣的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短片。乔布斯带着拉塞特和他的团队来到旧金山的一家高级素食餐厅绿地一同庆祝。拉塞特抓起放在桌子中央的小金人,高高举起,向乔布斯致谢说:“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我们制作伟大的电影。”

迪士尼组建了新的领导团队,由迈克尔·艾斯纳担任首席执行官,杰弗瑞·卡森伯格主管电影工作室,他们想让拉塞特回归迪士尼。他们很喜欢《锡铁小兵》,认为该故事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可以把玩具的自我意识和情感作为主题,探索更多的创作空间。但拉塞特很感激乔布斯对他的知遇之恩,认为只有在皮克斯,自己才能开创电脑动画的新世界。拉塞特告诉卡特穆尔:“我去迪士尼可以做导演,但留在皮克斯,我可以创造历史。”迪士尼见没有办法说动拉塞特,于是开始与皮克斯就合作制片展开沟通。卡森伯格回忆说:“拉塞特的短片在讲故事和技术方面都极其令人惊叹,我非常努力地想让他加入迪士尼,但他对史蒂夫和皮克斯很忠诚。所以,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么你就只能加入他们。我们决定寻找可以与皮克斯合作的方法,让他们为我们制作一部以玩具为主题的动画电影。”

此时,乔布斯已经自掏腰包,向皮克斯投入了近5000万美元,超过了他离开苹果后套现总额的一半,而NeXT公司还在持续亏损。对此,乔布斯展现出了他现实的一面。1991年,为了让公司继续运营,乔布斯个人再次向皮克斯注资,但这次有个强迫条件,就是皮克斯的所有员工必须放弃期权。面对严峻的现实,乔布斯之所以选择继续投资,是因为他有浪漫的一面:他热爱艺术和科技相结合带来的伟大作品。他曾以为普通消费者会喜欢在皮克斯软件上进行三维建模,结果证明,这一判断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另一个直觉却是正确的:将伟大的艺术和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动画电影的发展将会脱胎换骨,催生自1937年迪士尼制作电影《白雪公主》以来最大的行业变革。

回想起来,乔布斯说,如果他当年知道得更多,他就会更早地专注于动画,而不是花精力推动公司的硬件或软件应用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知道硬件和软件永远不会赢利,他一开始也就不会接手皮克斯。他说:“命运似乎牵着我走上了这条路,但祸福相依,也许这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