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失位者得先

我是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才学围棋的,教我的是一位不找工作的美术系同学,霍元甲办精武门般,教同学下棋。我在三周内下败了他,他其实不太会下棋。那时是一九九七年。

校园第一高手是位管理系同学,有着高僧般的笑容,做过殡仪馆义工,传闻背过数百尸体。他告诉我一个秘密:曹薰铉的棋技在李昌镐之上,只因为曹薰铉屡败于李昌镐,而混淆了事实。

这个秘密给了我很大启发,推论出十连败于李昌镐的马晓春其实在李昌镐之上,并写成文章,竟然在《围棋天地》上发表。我的敢说敢想,引起《解放军报》编辑注意,让我深入阐述此观点,作了篇长文。有战士在马晓春的受挫期爱上他的棋。

我的棋评人生涯止于两篇,棋力不足业余初段,却点评顶尖高手之棋,实在难以为继。

离京去外地参加工作,带了本马晓春的《三十六计与围棋》。在全民经商、谋略学成显学的时代,这个书名是应该的。对我而言,是山水画,晓春兄展示的攻杀手法有笔墨韵味。唉,曾为他正名而苦战两年。

不幸遇到一位李昌镐的支持者,他狂赢了我两年,以致说出:“不客气地讲,我和你的关系就是李昌镐和马晓春的关系。”

令我大怒,发誓从此不跟他下棋,但过几日仍找他,他却因输给了生活,隐遁了。从此我再没见过他,生活帮我遵守了誓言。

二〇〇六年,李昌镐与依田纪基在上海对局,农心杯决赛。我在观棋室相遇马晓春,江南才子的潇洒与孤独。他来晚了,不跟人打招呼,不入多人讨论的桌,见我左右无人,走来坐下,拉走我摆了子的棋盘,全部撤下,又原样摆上,对照桌前的闭路电视,独自研究。

专业人士有识别同类的本能,他一瞥便知我不是下棋的。面对近在咫尺的他,我没搭话,满意了。

比赛前,围棋国手江铸久带我观看对局者入场,忽然响起一片克制的惊叹声,记者们都转了向。依田纪基没走靠近入场口的楼梯,出现在长廊尽头,穿和服,气势滔天,如黑泽明电影中决斗的武士。

长廊百米,他终于走近,随时会出手伤人……他看到江铸久,一秒钟变成可爱的动漫人物,笑开了花地打招呼。痛惜他自毁形象,我埋怨江铸久,你破了人家气场。江铸久说没事,日本人有好几个自我,决斗的自我和见熟人的自我,互不干扰,看到这一幕,你以后就知道怎么写日本人了。

之前已见李昌镐。我上洗手间,门口一个小伙子伸手拦,说:“不要进。”登时心惊,难道是李昌镐的弟弟?

报纸上说,天下第一的李昌镐从不给主办方添麻烦,赛前调整心态,待在公共洗手间,他没有助理,由弟弟守门。正想着,走上四五人,小伙子依然用“不要进”三个字拦,那四五人觉得莫名其妙,推门进去。他们与棋无关,酒店餐厅出来的人。

门内真是李昌镐,著名的虚焦双眼,大梦初醒般看着进来的人。报纸上说他弟弟中文流利,现实里还是隔阂,不然多说几句,便可把人拦下。

对局结束,李昌镐起身,差点晕倒,又奇迹般一下站直,我在闭路电视看到这个剧烈的趔趄。他出场见人,少年围棋班小孩拿着各种临时找来的纸,要签名,他都给签……十连败后,马晓春公开表示,他是李昌镐大敌,李昌镐见他会紧张。李昌镐公开表示,胜负是表面,在棋的内容上,二人是50∶50……我站在小孩后面,他虚焦的双眼望过来。我没上前,满意了。

那盘棋,他输了。棋评人王元在电视里言,本该是李昌镐名局。开局不久,即被依田纪基斩杀十余子,没脸再下的局面,他重新布局,竟无败势,并抢得先手……那盘棋该着依田纪基赢。

次日爆出新闻,依田纪基劝李昌镐:“人生短暂,赶紧做点别的吧。”

依田和李昌镐是朋友,总是好心地劝他玩。事后分析,依田君的标准可能是日本名誉棋圣藤泽秀行,干过房地产、毛皮倒卖、游艇会所、赌马、酗酒、书法……情人无数,博览群书。连霸六届棋圣战,第七届输掉,告诉击败他的赵治勋:“赵君实在是弱啊。”

他八十一岁最后一次访华,给中国新锐讲棋,江铸久安排邵源及我去旁听。在电梯口迎接,年轻国手们都靠墙站,没法站他们后面,我便一步迈前,被出电梯门的藤泽秀行斜脸瞪一眼,街头打架让人㞞的力度。事后邵源告诉我,在日本,迎接人不能靠太近。

藤泽秀行患三种癌症,《教父》中的二代教父从西西里岛归来后的大撇腿步态,身后跟位中年美妇,和服浓妆,电影明星的气场。

落座后,此次活动的日本赞助商讲话,没说几句,藤泽秀行叫停了翻译,赞助商自责失礼,说多了。一代强人曹薰铉赶来,友情站台,在藤泽秀行示范的棋局上,就一个局部攻防,兴高采烈摆出多种变化,越摆越奇,脑筋之快,引得满场钦佩。

藤泽秀行扭脸不看棋盘,大口吸烟,曹薰铉敏感,请他评价,他说:“看不懂。那里很小,为什么不下在这?”

摆出一手离题万里的棋,曹薰铉赞美下台。

事后邵源问我,老先生是要表演给年轻人看,不屈从商业、不屈从强者么?

藤泽先生属于“心里都是吴清源”的一代人,为打败吴清源燃烧青春,一次对局,占据优势后劝吴清源认输,大意是:“鱼都走了,渔民还在无效地撒网,多么像吴先生啊。”吴清源回应:“怎么说出这么奇怪的话?”

“以弱胜强”符合八十年代的奋斗精神,那一代高手给大众讲棋,常将自己的名局说成是重大失误后的惊险自救,符合好莱坞剧作结构,很能振奋大众。

吴清源很少说自己不好,这是他吸引我的原因。无缘得见老人,得缘相识江铸久,他是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英雄,在中方败势时,五连胜日方高手,扭转乾坤。

他体格剽悍,风度翩翩,具有运动员和艺术家的混合气质,是一个自得其乐的人,与人相处时善于说笑。初次见面,江先生掏出两枚白棋:“你看哪颗更贵?选对了,是同路人。”

我未能经过考验,选了晶莹含纹的一颗,正确答案是无光无纹的一颗。

很尴尬。

他勉强跟我做了朋友,一次与我说得正热闹,夫人芮乃伟过来告知:“下一轮你与曹薰铉对局。”曹薰铉手握九枚世界冠军,正值巅峰。他散散的坐姿直了些,说:“好事。”《德黑兰43年》中老牌杀手的酷劲,这也是昔年擂台赛上的他吧?

夫人是吴清源弟子,一次随江先生来我房间,江先生引我说话,她闪入我视线的死角。我问夫人怎么没来,先生向我身后一指:“在呢!”我转身,见她靠墙盈笑,如一株亭亭海棠。

这是一位精神纯净而美得超凡的女人,难怪可以是吴清源弟子。不但是我的感觉,同学邵源也如此,一次陪他们夫妇散步,先生表示我和邵源先回去,他俩再走走。

我俩不走,执拗地陪完全程,送回房间才醒悟:我俩太过分了!他俩肯定烦透了。

交流后吓一跳,我俩死陪到底的心理竟然一样:“怕芮乃伟遇上坏人。”她的感召力,可引发效忠精神。

夫人是正式拜师,江先生没有,吴清源对中方媒体言,芮乃伟倔强,不好教,后来找到窍门,要想说服她,先得说服她丈夫。告知大众,对江铸久有授艺之情。

江先生给我讲解过吴清源的五局棋,方知从前错用了心。看棋谱理解了,但你下不出来,说明还是不理解,棋谱上的解说仅是个比喻,与下棋的实质相去甚远。围棋是种功夫,而非外行人想象的尽是算计。

生活也是一种功夫,不是本性善良、明辨是非就可以活的。生活的高手不会战胜你的精神,却可蹉跎你的岁月。

先生和夫人早年,天下之大,竟容不得棋下。时过境迁后企图为自己当年正名,却又是疑问手。

厌烦“回归生活”一词,因为生活时常不令人尊重。有才华者,多是无家可归的人。他俩该入吴清源门下,吴清源的棋是失意者的棋,在遭人夺去生活根基后的应对之法。

失位了,不可再失势。吴老善于弃子争先,让人杀尽自己的一块棋,换取在他方的主动权。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权益,所以认清何处是他方,便极为重要。

先生和夫人是活在他方的人。

因为他俩,而想在小说中写棋。

2010年9月(初版序,此版有增写)

公元七二四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北印度僧人善无畏在洛阳福先寺译《大日经》,宝月语译,一行笔录。

公元八〇五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善无畏再传弟子惠果在长安青龙寺绘制《大日经》境界,即大日坛城,画工十数人,除领班李真外,其余人姓名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