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嘉和帝在天正门正堂写好罪己诏。
他拿着罪己诏重回天正门,站在天正门最高一处白玉阶上,居高临下看着台阶下的太子、宣瑛与众大臣。
落日余晖照在他的身上,平添了几分寂寥与沧桑。
望着繁华的京华大街,望着远处暮霭山头,望着斜阳余晖下袅袅飞过的鸟雀……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他竟没有惶恐害怕。
反而多了一丝坦然心境。
他害怕面对的东西,在他迫不得已面对,并将其写下来,摊开在天下面前时,他竟出乎意料的坦然,有一种放下的轻松。
或许正如宣帆所说,他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公道。
他心思复杂的将罪己诏交给李想,道:“宣吧。”
宣帆跪了下来,恭敬肃穆道:“吾皇万岁。”
众位将士百官百姓也跪了下来,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苍茫天穹下,只剩下这一声声“万万岁”。
李想拿着那份罪己诏,开始宣读,每一个字就像一把锐利斧头,劈在每个人的心头。
祁丹椹认真的听着。
嘉和帝虽惧怕承认自己所犯的错,不愿在史册中留下骂名。
为了掩盖住那些错误,他做一切可能做之事。
但他若真的答应将一切公之于众,还天下一个公道时,他所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曾留情,每一笔都不偏不倚……
他没有歪曲事实,也没有替自己辩驳。
他就像个无情的看客,将当年之事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
或许他明白自己已经大势已去,与其没有风度的再次为自己遮掩,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
有些遮羞布,遮一半漏一半,那还不如直接扯掉遮羞布来得坦然。
在罪己诏的最后,他言明将禅位给太子,认可太子对当年之错误所采用的一切决策。
确实,这个时候,他已经罪孽满满,再不禅位,怕是普天之下百姓不会容忍。
禅位是他最好的选择,也是他能在面对自己所犯错误时,最正确的态度。
既然已经禅位了,他索性直接让太子全权处理此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让太子在上位之初,就有了拨乱反正的功绩。
这也算是为太子铺路了。
罪己诏念完,李想道:“钦此。”
太子领着百官再次谢恩道:“圣上圣明。”
李想拿着罪己诏一步步走向太子,这既是罪己诏,也是禅位诏书,所以太子该领旨。
祁丹椹垂下头,对这一场皇家之间权利的交叠并不感兴趣。
他在想救了秋风南星的恩公与将魏家上下剥皮削筋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
是表兄苏玉吗?
如果是,他为何不来与他们相认呢?
突然,他脑子里几波声音交杂。
“你让我很意外。”
“你提出一个很好的条件,让咱家心动了。”
“这是五香坊的粽子,我宫外府邸送来的,还热着呢,我们边吃边聊。”
“殿下,祁少卿说得对,自有圣上定夺,殿下还是别妨碍公务了。”
“不过有一位恩公救了我们,将我们藏在他家中地窖里,我们才逃过一劫。那位恩公说,他家主人与公子有渊源,所以才会救我们。”
他有一种预感。
他明白了什么。
就在李想拖着肥胖身躯高举着诏书,缓慢下台阶,百官皆庄严肃穆的跪着时,祁丹椹急促站起来,像是他跪着的那块地骤然变成烧得滚烫的油锅。
他往台阶上跑去,喊道:“不……不要……”
砰的一声。
他摔倒在地。
手肘膝盖磕在台阶上,疼得他浑身一颤。
这时,众人只见寒光一闪,李从心从长靴里拔出两柄短刀,倒握着刀柄,交叉呈现剪子状。
他闪身来到嘉和帝的面前,快刀切入嘉和帝的身体,两刀从嘉和帝肋骨下十寸左右的地方,开始相向切入。
嘉和帝正望着万里河山、看着百将万民,一时心绪复杂,腰腹部传来剧痛。
他垂下头,两柄短刀几乎要将他整个人切成两半,此刻两柄刀正卡在他脊椎骨上。
而李从心正站在他的面前,紧握住两柄刀。
就在李从心出刀的瞬间。
御林军将其当成刺客,唰唰唰乱箭从四面八方射向他,将他从背面扎成了筛子。
饶是如此,他手中的刀未退半分。
嘉和帝难以置信看着面容狠厉,被扎成筛子的李从心,道:“你……”
你字未说完,他一口血吐了出来。
随着一口血涌出,接着大口大口血流出。
他疼得连剩下的话都说不出口。
这是他亲自选出来的一把锐利的刀。
李从心为他卖命了十几年,从来都对他言听计从,他会以最高标准完成他交代的事情,每一次任务都无可指摘的超完美完成。
这把刀他用得极其顺手。
他认为对方是个人才,甚至想将这个人才交给宣帆。
可是为何呢?
他为何要这样杀了他?
他要将他拦腰截断。
电闪雷鸣间,他仿佛明白什么,忍着剧痛,混着鲜血的话语,难以置信脱口而出:“你是谁?”
当年苏泰一脉的苏家子弟都是被腰斩的。
“我是谁?哈哈哈哈——噗——”李从心吐了一口血。
“问得好,我是谁?我不是皇上你亲自选出来的一把刀吗?我还能是谁呢?皇上是希望我是谁,还是不希望我是谁?”
看着嘉和帝难以置信的痛苦面容,他仿佛得到巨大愉悦,连被万箭穿心的痛苦都感受不到,冷笑道:“我是您的一把刀,我是干爹的好儿子李从心,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想必圣上很乐意听到!”
“苏玉。”他声音低沉嘶哑,混着太监独有的尖细声音,说不出来的森冷。
他看着嘉和帝痛苦又难以置信,却又似乎预感到什么的眼神,恶狠狠咬着牙,冰冷的话语混合着鲜血涌出口,道,“苏家六公子苏玉,圣上,您老糊涂了吗?”
“哈哈哈哈,我小的时候,你还来过苏府考究过我的学问。你赞叹我有我祖父的风姿,人如其名,乃苏家之美玉、大琅之瑰宝……怎么?你忘了吗?你确实是忘了,否则怎会心安理得的做这么多年的皇帝……”
宣瑛、宣帆与百官皆被眼前突发的一幕震撼到了。
等他们知道发生什么时,嘉和帝已经被两柄短刀几乎拦腰切断,李从心已经被万箭穿透……
祁丹椹从地上爬起来,不顾身体的疼痛,奔向白玉石阶高处。
他耳畔所有的声音尽皆消弭,世界变成了无声的。
那些刀光剑影、奔跑的侍卫、震惊的朝臣……都仿佛静止了。
他的世界被定格了。
只有白玉阶高处那个被万箭穿身的身影,与他那声声泣血满含着血泪的嘶吼悲鸣……
祁丹椹奔跑了两步,又被台阶绊倒,摔在石阶上,手肘膝盖摔出几道血痕,透过夏季薄纱晕染出来……
可他感受不到疼痛,拼命的朝着李从心奔过去。
往日他觉得短短的台阶,今日变得无比的长,仿佛走不到尽头一般。
而这些台阶似乎同他有仇,他走两步就将他绊倒在地。
宣瑛与宣帆也朝着高高台阶上奔去。
眼前的变故发生的太突然了。
宣瑛看着前方几次三番摔倒又爬起的人,他想过去搀扶他,但他身上的伤阻碍了他的脚步。
他只能看着祁丹椹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向高处。
他也只能看着眼前的悲剧发生。
李从心回头望了眼几次三番摔倒又爬起,奔向他的人,决绝回过头,凝视着嘉和帝痛苦的面容。
他嘴角大口大口的血喷出,溅了嘉和帝明黄色龙袍一身。
嘉和帝根本不需要他溅血,嘉和帝自己身上流出的血,都已经将腰部以下的龙袍染透。
他胸中又快意、又悲痛。
他哈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癫狂、放肆……
那是一种痛到极致、悲到极致的笑声。
就仿佛一个人悲伤哀恸至极,他哭不出来,他只能大笑才能宣泄自己的情感。
他要将自己胸腔里的悲苦全部释放出来。
整个天地间,只剩下他悲痛的声音,连夕阳都被震撼得不敢迈下山头,连鸟雀都似乎停止了悲鸣,连晚风都似乎落了泪,裹挟着寒意席卷每个人……
“凭什么?凭什么死了那么多人,你一份罪己诏就能活,凭什么我家破人亡,你却能享受天伦之乐?什么狗屁皇帝,什么狗屁帝王,哈哈哈,就是个疯子、疯子、疯子……我全家满门,忠君爱国,因为你这个疯子,皆被腰斩,痛苦而死,死后被曝尸荒野,造野狗鸟雀啃噬……”
“我爷爷文坛大家、军中儒将,连北夷西羌这种野蛮小邦都钦佩其为人,文帝赞叹他是真君子,武帝钦佩他乃豪杰,他本该位列凌烟阁忠臣名录,因为你,他身败名裂……我少年成名,惊才绝艳,因为你这个疯子,不得不沦为泥沟里的死老鼠……”
“什么君王无错?什么乱臣贼子?都是狗屁,我若认你,你就是君王,我若不认你,你不也是前朝的乱臣贼子,一朝帝王一朝贼,你又比谁高贵得了几分?我要你,永生永世以最惨烈的方式出现在后世史书中……我要你,好好体会我家人们死前遭受的痛苦,要你彻彻底底沦为史册中的笑柄……”
接着,他用尽了生命里最后一点力气,咬牙大吼一声,活生生将嘉和帝用双刀切成了两截。
哐当一身。
双刀坠地。
那一声怒吼用完了他所有的力气。
他完成了他日日夜夜做梦都要做的事情后,无力的朝着台阶下仰面摔倒。
他摔倒之时,祁丹椹正好爬到他的身边,立刻扶起他。
李从心全身上下已经被利箭穿透了,几十枚箭从他的背后穿到身前。
他身体千疮百孔往外冒着血,瞬间将祁丹椹的衣衫染得一片血红。
祁丹椹根本不知要去堵哪一处,他泪眼婆娑喊道:“六表兄,你别吓我,我,我给你叫大夫,我……”
李从心笑了一声,道:“能听到你这样喊我,我……我很开心。”
祁丹椹无助茫然四顾,终于看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他声音里茫然又无助道:“钟毅,帮我找个大夫……”
钟毅看了看祁丹椹怀里的人。
他知道重伤成这样已经没救了,或许是处于对祁丹椹的安慰,他立刻跟云旗一起走向京华大街。
李从心握住祁丹椹的手,气息微弱道:“没用了,别浪费时间了,我等这一刻等了太长太长时间了,能在临死前看到你,有你为我送终,我很开心……其实,当年在京都看到你,我……就很开心……那年你入京科考,我就认出你了。”
当年祁丹椹入京科考,殿试时考一篇策论与一篇檄文。
祁丹椹写的那篇策论轰动朝野。
当时,他已经是李想面前的红人,被他带着去了前朝。
他听到那篇策论,就注意到了祁丹椹。
那篇策论引用了一个很冷门琴师的事例。
他六岁就成为著名琴师,受无数爱琴名士的追捧。
除了他,鲜少有人知道那个事例,除非特别爱琴之人。
他记得,齐云桑幼年时对于四雅棋琴书画,只爱书法,对琴极为头疼。
每次为了应付祖父的考校,齐云桑会来找他突击。
他教齐云桑曲子时,不光光只教曲谱,还同他讲了许多琴师的故事,其中就有这个事例。
殿试到了最后,他听到了一句诗词。
那句诗词是齐云桑写的一首诗词里面的。
且那首诗词只有他们几个表堂兄弟知道。
他不由得怀疑起祁丹椹的身份。
之后,他因为调查一些事情,捡到祁丹椹遗留在外的暗器。
他们那几个表堂兄弟,只有他与齐云桑读书读傻了之余,爱研究这些小玩意儿。
齐云桑对机栝之类的产生兴趣,还是他带坏他的。
他长齐云桑六岁,齐云桑是个小萝卜头的时候,他就玩起了弓箭器栝,顺带带着这个只知道读死书的表弟一起玩……
那暗器图纸还是他画的。
他捡到的暗器虽经过改良,但还是用了他最基本的模型。
他不敢确认祁丹椹就是齐云桑。
等到后来,他注意到祁丹椹耳后的红痣。
那一刻,他真的确认了他是谁。
祁丹椹落下泪来:“那你为何不来同我相认?”
李从心笑了,那是苦笑悲笑,满目的无可奈何。
“皇帝要我做一把刀,我就只能做一把冰冷的刀,一旦刀有了温度,用刀的人会有所察觉。为了成为这把刀,我付出了所有,还成了个太监,所以我不能同你们相认。”
他叹息一声,道:“更何况,我选的这条路,注定不得善终,与你相认后,你会成为我的掣肘,我也会成为你的掣肘,太美好的事物会让人留恋,忘掉自己本该走的路。既然如此,不如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祁丹椹眼泪控制不住落下来。
他表兄为了取得嘉和帝的信任,不是在演一把冰冷的刀,而是成为一把冰冷的刀。
所以,他身份暴露,因欺君之罪入狱时,御林军对他用刑,他表兄从未阻拦。
那时,他就是一把冰冷的刀了。
可是,他要做冰冷的刀,却冰冷得不够彻底。
在他被抓入狱时,是李从心在锦王府,告诉宣瑛,一切症结在皇帝身上。
所以他说——“自有圣上定夺,殿下还是别妨碍公务了。”
他要宣瑛去找皇帝。
后来,宣瑛入牢狱找他,也是李从心开的方便之门,让宣瑛进入。
否则就凭宣瑛几首《小寡妇上坟》,就能让这个震惊朝野手段狠毒的帝王之刃屈服吗?
这是不可能的。
他太隐忍了,隐忍得藏住所有的感情,将自己变成冰冷的无感情的刀刃。
祁丹椹觉得自己命途多舛,但他可以对任何人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可以报复所有的人。
他觉得自己难,自己苦,但他身边有飞羽、有秋风陪伴。有宣瑛温暖他,愿意为他做任何事……
可他的表兄呢……
他一无所有。
他有的只是算计与猜忌。
他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不能有爱,也不能有恨。
他变成自己仇人手中最趁手的一把刀。
他活成了人人唾骂的阴毒蛇蝎,成为了历史所不齿的腌臜阉人。
可他明明应该是个温润如玉惊才绝艳的风雅公子,在文坛上、在雅士中、都该有一席之地。
李从心说到此处,真真切切笑了出来:“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韩国公苏鸣那件事,就算你当时不来找我合作,我也不会放过苏鸣。我知道你当时是为了替爷爷报仇,所以我就顺水推舟答应你的一切条件,借你之手完成了复仇计划,看,我们配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魏家兵败,全族惨死,那也是我做的,为了那一日,我从十年前就开始计划了,我专门养了二十几个剥皮的好手。我们苏家死状有多凄惨,死得有多痛苦,我要让魏家也尝尝,也要让他们在临死之前好好享受……”
“现在呢……我杀了皇帝,哈哈哈哈,我终于做到了。我杀了皇帝,你就不用左右为难了……我……我知道,锦王殿下喜欢你……你也对他有意,现在我杀了皇帝,就不用你出手,往后你就能好好的……好好的同他在一起,你与他之间也就没了隔阂……能看到你得到幸福,我……很开心!”
祁丹椹默默的听着,尽量跟随着李从心的话,只要能让他多开心一刻,祁丹椹什么话都可以说。
他道:“那六表兄能不能撑下去,不用撑多久,撑到你来喝我的喜酒,我们想办一场酒宴,不会多宏大,都是自己人。外公不在了,娘也不在了,连我爹安昌侯也死了,我这边没有一个亲人,看着多寒酸,你如果能来,我就有人撑腰了……”
这时,一道人声悲哀嘶吼着:“让我过去……少爷……让我过去……”
祁丹椹循着声看过去,秋风飞羽不知何时冲了过来。
飞羽已经与侍卫打在一处。
祁丹椹厉声命令道:“让他们过来。”
侍卫立刻放开飞羽与秋风。
飞羽与秋风立刻飞奔而来。
秋风一见到李从心,豆大眼泪眨巴眨巴掉着,哭喊道:“少爷,我……我找了你很久,你别离开我们好不好?”
李从心与记忆中的苏玉只有轮廓相似。
记忆中的苏玉温润如玉、君子端方,是最像苏泰的苏家子孙。
而现在的李从心面容更阴柔,气质也截然不同。
但秋风确定眼前这人就是他家少爷。
他找了他十多年,没想到找到既死别。
他突然知道京都城被魏家掌控那段时日,是谁救了他们。
是他的少爷命人救了他们。
飞羽紧握着双手、颤抖着唇,控制着眼泪不落下。
李从心望着秋风,眼角湿润,眼底流动着与亲友相聚的喜悦,以及即将死别的悲伤。
他道:“管家当年用你换我,让你代替我去死,只为了给苏家留个后。可我却入了宫,成了太监,违背了我们最初的初衷,我对不起你当初顶替我入狱,奔赴刑场。阿春,别怪我,行吗?”
秋风哭得撕心裂肺:“我怎么能怪少爷呢?如果不是少爷,我早就死了……少爷也很苦啊,少爷那么苦那么难……我绝不会怪少爷的……我只是恨我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保护好少爷,我对不起少爷。少爷,你能不能别死……我刚找到你,你就不在了……”
李从心叹了口气,望向飞羽:“以后好好保护表少爷吧。”
飞羽咬着唇,用最大毅力控制住不落的眼泪,不堪重负的落了下来,颤声道:“是,属下遵命,属下一定会完成少爷交给属下的任务”
李从心望向潸然泪下的祁丹椹,想到什么开心的事,微笑道:“去年端午,你陪我吃了一顿饭,我很开心,当时陪你吃的那顿粽子,是我这十几年来第一次过节。”
祁丹椹眼前雾蒙蒙的,他望着眼前人,不敢眨眼,仿佛要铭记他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声音。
哽咽道:“也是我第一次过节。”
李从心一向锐利阴狠的眸子变得柔软,眼底氤氲满笑意:“那你开心吗?”
这是这个令朝野上下惧怕的刽子手,第一次露出这样柔和的表情。
像春季拂过的暖风。
祁丹椹不忍心再看李从心,可他又不能不看。
再不好好看看,就没有时间了。
他目光紧紧凝视着李从心,落下泪来,却还要笑着,道:“很开心……”
李从心欣慰笑着:“我也是,那是我这十几年吃的最开心的一顿饭,非常开心。让我想起了幼年时端午,我们在一起欢闹的场景,真是好想回到过去。我还记得,每年元宵灯节,国公府里热闹非凡,每个孩子都有一盏灯,我们就提着那盏灯在院子里跑啊跑……每年端午,大家齐聚一堂,偷喝大人们的雄黄酒,赋诗弹琴,总要折腾点风雅之事……每年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总是比谁先上塔顶……太多太多了,我记得国公府里的景致非常美,每年春季繁花开遍,美不胜收……美……”
他没了声息,在祁丹椹怀里闭上了眼。
他眼角滑过一滴泪。
那滴泪混着血,变成了血泪,慢慢的从那张面若好女的阴柔面颊上滑过……
悲痛至极。
哀绝众生。
残阳仿佛也不忍见这一幕,匆匆的落下山头,掩住面容。
夜幕降临了。
祁丹椹看着怀里没有声息的人,眼泪止不住无声滑落。
他六表哥十几年来唯一一次过节,吃的最开心的一餐饭,是陪他吃了顿粽子。
可他的六表哥对糯米过敏。
吃完就会一直腹痛。
==
夜幕沉沉笼罩。
百官皆跪着,不敢抬头。
除了京华大街汾河河畔的虫鸣,寂静的夜空下再无其他的声音。
宣瑛与宣帆跪在嘉和帝身边,扶着嘉和帝的上半截身体。
御医在台阶下跪了一排,一个个以头触地,不敢抬头看帝王一眼。
他们惶恐惊惧,生怕因为治不好帝王而被赐死。
但嘉和帝伤得这般重,就算是神仙来了,也回天乏术。
嘉和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人生终点,口中鲜血不断流出,喃喃道:“朕的一生……竟然,是这样的一生……”
腰斩的人不会马上死,只会在这种痛苦中慢慢咽气。
因而嘉和帝五脏六腑肠子流了满地,他依然没死,痛苦的看着自己两个儿子。
宣帆悲切落下泪来,喊道:“父皇。”
对于宣帆而言,嘉和帝虽不是个好父亲,但也是他敬重爱戴的父亲。
相对于其他皇子而言,嘉和帝对他的忽视已经不算什么。
至少,他生了他,将他扶育成人,给了他太子之位……
甚至最后,他为他铺了路。
一个父亲该为子女做的,嘉和帝都为他做了。
他的父亲落到这般结局,身为人子,他怎能不悲痛?
宣瑛跪在一旁,眼角无声滑落一滴泪。
这个人是他的父亲,生育他,养育他,对他有父爱,却不多。
他与嘉和帝感情疏离。
又因为容德妃的死,他对嘉和帝多有怨怼。
可是,这个人是他的父亲,他并非完全没有感情。
作为人子,看到父亲落得这样的下场,除了悲伤,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为父亲报仇吗?
他无法责怪李从心。
是他父亲害死了李从心全家,李从心才杀了他的父亲,而李从心最终也死在皇室的利箭之下……
他无法去追究谁的责任,内心里只剩下沉痛。
嘉和帝看到宣帆落下泪,道:“阿帆,不要为朕哭,身为帝王,不该感情用事,朕的一生……是不错的一生……”
他突然笑了起来,笑得眼角都流出血泪:“至少高祖没完成的事情,曾曾祖没完成的事情,曾祖没完成的事情,祖父没完成的事情,父亲没完成的事情,朕,完成了……”
随着他笑,血又喷涌出来:“朕这一生……没遗憾,却……都是遗憾。”
完成了所谓的大业,却失去了爱人、儿子、恩师……
他终于,孤独的走完这一生了。
他望向宣帆,急切的拉住宣帆的手,手心里都是血,滑腻腻的。
他几次都没有握住,还是宣帆紧紧握着他的手,让他的手没有滑落。
嘉和帝声音急促,仿佛黑白无常催促着他,他语不成声:“朕……朕还有最后一道圣旨,你……你可以当做是遗言。”
宣帆泪流满面,颤声道:“父皇,您说,儿臣一定会为您办到。”
嘉和帝望向宣瑛,眸子里不知是释然,还是醒悟。
他道:“朕这一生,不是个好父亲,对每个儿子都有诸多亏欠。朕知道你宽德仁厚,朕希望你登基后,饶了宣海宣瑜,饶恕他们……就……就当是为了朕,弥补他们吧……”
宣帆握着嘉和帝的手,点点头道:“好,只要找到他们,一定从轻发落,绝不会伤害他们性命。”
没有人能够再回答他。
嘉和帝在沉沉夜幕中没了声息。
跪了一地的臣子太医太监戚戚哀哀的哭了起来。
整个漆黑夜幕中,只剩下此起彼伏的哀哭声。
黄昏时的“吾皇万岁”还在激荡着远山,嘉和帝却永远沉寂在浓夜中。
李想看着他服侍了五六十年的主子的惨状,再看看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万箭穿心的死状,一时悲痛不能自已。
李从心是他为嘉和帝选出的一把刀,没想到最终插在了嘉和帝的心头上。
他与嘉和帝,算计扶持走了一生。
他们之间是主仆,也是朋友。
有过猜忌,有过算计,也有过真情……
他们是陪伴彼此最长的人。
当年,他是宫里受尽欺辱的奴才,嘉和帝是皇子中最不起眼的皇子。
他们是一对受气包主仆。
他没少因嘉和帝被其他皇子打。
每次看到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嘉和帝就安慰他道:“李想,有生之年,我一定不会再让人欺负你……”
李想点头:“奴才信。”
他们就这样走过半生。
他陪着他从不起眼受尽欺辱的皇子,成了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现在,他却薨逝了。
还是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等两人都死了,李想才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重要的人了。
虽说伴君如伴虎,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了嘉和帝而活。
他没有亲人、朋友。
干儿子也都各怀鬼胎。
到头来,他发现与他最亲近的人,还是这个对他充满猜忌的主子,以及那个对他有所图谋的干儿子……
这两人同一时刻离他而去。
他望着嘉和帝,泪眼蒙蒙道:“皇上……伺候您一辈子,最后还让老奴的儿子杀死了您,是老奴的过错。黄泉路上,没有老奴的伺候,您一定不适应。”
说着,他就抽出匕首,一刀插入自己的心口。
宣帆震惊喊道:“李公公?”
李想颤抖着身体,痛苦道:“老奴恳求殿下,求殿下让老奴为圣上殉葬,若没了老奴的伺候,圣上黄泉路上一定不习惯……若没了圣上,老奴在下面也没个认识的人,老奴就孤零零的……”
宣帆点头道:“本宫准了。”
李想额头触地:“谢殿下隆恩。”
他的头刚一触碰地面,身体一歪,就到了。
他临死前望向嘉和帝,道:“有来生,就做过普通人吧。”
他陪着嘉和帝几十年,他看着他负了心爱之人,利用了那个绝色美人,杀了自己盼望的长子,害死了寄予厚望的儿子,毒死了对自己有恩的恩师……
这样惨烈的帝王路。
这样孤寡的一生。
无数次他看着嘉和帝对着寂静长夜,点灯坐天明。
嘉和帝的身旁,除了他,再无一人。
这一生,嘉和帝从没有得到过幸福,一直汲汲营营追求着自己的帝王之道。
如果帝王之路是这么痛苦,那来世还是做个寻常人吧。
像寻常人那样幸福美满的过一生,也是个不错的一生。
不要再做皇帝了。
嘉和二十七年八月初八,嘉和帝薨逝。
沉沉夜幕降临,皇宫的丧钟一遍遍敲响,往日热闹的京都城都笼罩在一层阴郁中。
嘉和二十七年的动乱政变,是整个大琅朝旷古烁今的政变。
这场动乱随着嘉和帝的薨逝而落下帷幕。
这场动乱,彻底解决了往日由世家左右朝局的局面,为大琅朝繁华盛世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