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番外一】姜王后

姜王后出身贵族, 父亲是朝中重臣,哥哥是名震诸侯各地的将军。姜王后自出生起就被受期待与关注, 可谓是贵女, 将来不管是成为王后, 还是被当做礼物送出成为诸侯王的王妃,都是无上的荣誉。

厉王暴虐荒淫, 整日只知道金杯美酒,与舞女寻欢作乐, 弃朝政与百姓不顾。四方诸侯虎视眈眈,民不聊生, 众多起义军已经在王幾形成气候, 王城危在旦夕。

荣夷公为了讨好厉王,再推“专利”制,将土地山林河海全部收归王朝所有, 不允许百姓耕种或是依山泽而生, 激化了王室与百姓的矛盾。

厉王三十七年, 百姓奋而起,围城镐京, 厉王出逃,除太子外,其子孙皆被愤怒的百姓捕于王城斩首。

穆公趁乱将太子姬宣静藏匿于城内自家中, 有宫人走漏了风声,叛民遂追至穆公府,要求交出太子斩首, 以平民愤。

穆公苦战暴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仍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

“吾曾数谏于王,王不听臣之言,故为今日之患。然,今以太子出,必造不测之祸。侍诸侯之君,虽有怨者不能怒,遇险宜力救,况事者为王?”穆公将家人聚集在一起,说了这样一番话后,猛地拽出了自己最小的儿子推出门外高喊道。

“此子为太子!”

民众瞬起而发,以乱棍农具加之。很快,年幼的孩子就在殴打中断了气息。

暴民们见“太子”已经断气,厉王又逃去别处不知所踪,王族血脉断绝,也就收了戾气渐渐离去了。

姬宣静躲在门内,捂住自己的脑袋不断听着外面的叫骂声与求饶声,脑海里不断重复着皇宫内兄弟姐妹死于屠刀下的情景,咬死了嘴唇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泪水已经是成河流出。

穆公忍住丧子之痛,将太子姬宣静伪装成自己的孩子,亲自教导他为君之礼,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明君,振兴王室。

姜王后尚且年幼,但却也明白了些道理。她眼看着自己的幼弟被暴民打死,想要奔出门相救,却被父亲死死拦住。他们是王臣,先国后家,这是他们的宿命。

国不可一日无王,更何况诸侯虎视眈眈,外族更是骚扰不断。穆公与定公两位国相继夜商讨,终于推行出了一个办法——共和

在太子姬宣静成年前,由穆公与定公共同治理朝政,史称“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厉王得知太子已亡的消息,忧思过度,死于彘地。

姬宣静在穆公的保护与教导下逐渐长大,行君子,尊礼法,越来越有明君的模样。穆公与定公都十分满意,暗中将部分朝政放手交给姬宣静进行搭理,竟也是井井有条。

数十载经过,曾经不谙世事的姜王后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懂礼节知进退,不愧是穆公之女。她比姬宣静要年长一些,但是却不至于像国相夫人一样与他有太多鸿沟。所以平日里开导姬宣静的担子就落到了姜王后的身上。

姬宣静经常与姜王后共同玩耍,可谓是青梅竹马。在多年的相处中,姜王后早已心悦于姬宣静,可国仇家恨以及身为共主的义务一直压在姬宣静的身上,让他根本无暇分心去想什么情爱之事。

穆公自然看出女儿的想法,但他不能左右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王的婚事。但为了女儿,他还是大着胆子去问了姬宣静的想法。

姬宣静这时候才终于仔仔细细看清楚了这个幼时的玩伴,此时竟已经是变成了他都不认识的模样,放眼王城,绝对是各个贵族公子竞相追逐的美人。

可他对姜王后没有任何感觉,只当她是姐姐。可看着姜王后眼中闪烁的光芒,再看着穆公脸上的敬畏与心虚,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一天,替他而死的那个孩子。

为了填补对穆公的亏欠,姬宣静答应了迎娶姜王后的要求。

姬宣静加冠那天,穆公与定公昭告天下,称太子姬宣静仍活着,将要登基。多年前造反的暴民们多少已经老了,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后虽愤怒,但已经没有余力再次发起叛乱了。况且这几年的共和治理稍稍挽回了一些民意,止战后百姓也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平稳生活。所有人都在观望。百姓信任两位国相,听说太子是由国相亲自教导的,所以也对这个新王有了期待。

当年随厉王一同出逃的厉王后听闻姬宣静登基,也从彘地返回王城,成为了太后。

定公已经年老,在姬宣静登基后没出一年就去世了。姬宣静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祭祀天地,以彰显自己的德行。

一年丧葬无喜事,第二年,姬宣静迎娶穆公之女姜王后。

她不止一次幻想着这一天的到来,当年的那个男孩已经变成了如今英俊威严的天下共主,如此夫君,怎能让她不心动?

可少女之情心动之意却在姬宣静一次次礼貌的克制中被消磨殆尽。她以为姬宣静对她至少也有一些情谊,可姬宣静对她只像是一个尊敬的长辈一样,从不逾矩,虽然会对她笑,但从未有过亲近。

她的王,她的夫君,根本不爱她。姜王后不止一次夜半转醒,她呆愣地望着躺在外间的姬宣静,内心升起了心酸与恨意。他从没和自己同床共枕过,也没有触碰。她独自坐在空旷的王后殿上,第一次有了后悔之意。

不过姜王后很快就释怀了。父亲从小教导她,不妒不嫉,时间一长,她发现自己似乎也不是那么喜欢姬宣静了。至少他还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没有后宫,不像他的父王一样荒淫,他只有自己一个王后。

但很快,她发现,姬宣静变了。

过去的他,一门心思扑在了朝政上,没日没夜地批改奏折,想着各种能利于百姓的法令,致力于复兴王朝。她学识渊博,偶尔也能指点一二。

虽然威严清明,但他没有一点人情味,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姬宣静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每次来她这里的时候也不止是谈论朝政,偶尔也会说一些闲话,其中提到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

杜柏。

姜王后听说过这个名字,好像是一个被推举上来的贤士,风流倜傥容貌俊美,俘获了王城中众多女儿的心。

起初她并没有把这个杜柏放在心上,只当是姬宣静得到贤才后心情愉悦。直到她偶然撞破了杜柏与姬宣静的亲近场面。

这天她像往常一般要把宫内管理的文书送到处理公文的宫殿里,可是不知道一时怎么想的,她掉转了头去了姬宣静书房。站在殿外,她挥退了所有侍从,一个人进去想给姬宣静一个惊喜。

越王内走姜王后心中的疑虑越多,为何一路上没碰到一个侍卫和宫女?

房内传出令人遐想的声音,可是却是两个男人的。姜王后忍住了推门而入的想法,而是蹑手蹑脚来到了门外,打开了一个小缝。

那是她永远不会忘记的场景。曾经的那个少年,如今的王,竟然也会有如此真情流露的笑容和表情。他眼中的眷恋与迷恋,和当年的她一模一样。

怒火,不解,心痛,多种不同的心情揉杂在一起挤压着姜王后的心。她轻轻地退出了书房,调整了表情,带着侍从又回到了处理政务的宫殿。

或许是姬宣静和杜柏的亲近实在是太过频繁,太后那边也听到了一些闲话,说是最近有人缠上了姬宣静,导致他有些疏于朝政。

太后吓坏了。她是厉王后的时候,厉王身边一群莺莺燕燕,因为这些人,才导致了后来的一切祸患。他的儿子,决不能走上这样的道路!

太后急宣姬宣静,这件事也被姜王后知道了。

这本来是一举除去杜柏的好机会,可她却脱去了自己的发簪,换上了一身素服,赶在了姬宣静之前到了太后的宫殿。

“一切都是臣的错,是臣贪恋王上,自请责罚。”她俯首跪在太后座前,将一切罪责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姗姗来迟的姬宣静正好听到了这一番话,有些惊讶地看着姜王后。

这一举动获得了朝中上下的一致好评,风波也就这么被平息了下去。

烛光中,姬宣静和姜王后相对无言。她坦言自己已经知道了王和杜柏的事情,但并不打算阻止,反而会帮他掩护。

无论如何,她永远也忘不了当年那个在她怀里哭泣的孩子。只要他过得好了,自己身为臣子的一生也就值得了。

姬宣静许诺,等他退位就放姜王后自由,而且这段时间内她有绝对的自由,包括另寻良缘。

可是谁都没能等来这一天。

姬宣静不顾一切要杀了杜柏的时候,姜王后在宫殿前跪了一整晚,希望他可以收回成命。可是杜柏还是死了,连墓葬碑文都没有,就这么被曝尸荒野。那时的姬宣静突然生了大病,世人都传,王室恨透了杜柏,就算是病重也要醒来杀了杜柏。

这几年姬宣静开始对外用兵,姜王后的兄长精于兵法,自然被姬宣静重用。

那时一个雨夜,姜王后冒险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宫女,借着夜色的掩护出了宫,和早已等在宫外的兄长汇合。

“父亲知道吗?”两人上马后,姜王后用斗篷遮住脸,紧紧抱住兄长的腰,冒雨向城外飞奔。

“不知。”男子握着缰绳大喝,带着妹妹走上了一条小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姬宣静现在已经彻底被那个女鸩迷惑了,听信了她的谗言,不愿意相信任何人。姜王后很明白,姬宣静清醒后一定会后悔,同时她也为杜柏惋惜。他的确是天纵奇才,更是帮助姬宣静良多,不该得这样一个下场。

她暗中联系了兄长,让他找回了杜柏的尸骨并找了法师和匠人打造了一个墓葬。杜柏的尸骨一直封在冰中不腐,直到今日墓葬落成。

姜王后之所以询问兄长,他们的父亲穆公知不知道这件事是因为,穆公正是朝中带头要求处死杜柏的人。

杜柏在姜王后的注视下被平安下葬,所有的工匠都被她的兄长斩杀。没有碑文没有标志,除了她以外,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杜柏沉眠的地方。

姜王后回宫后做了一个决定,只要姬宣静一天不清醒,她就把这个秘密埋藏在心里一天。可是那晚长时间的淋雨导致她得了风寒,身体越来越弱。

在姬宣静病愈前,姜王后就去世了。

这就是她的一生,一位高贵却又可怜的女子。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里面说的舍子救主和姜后脱簪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来。

这一章虽然说是番外,但是不能完全算是。里面隐藏了很多伏笔,对最后的揭示有很重要的作用。

文中的古文均不是原文(傻作者找不到原文,二十四史也不在身边)

前世的姜王后是个好女人。她思想很封建,最后为了姬宣静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姬宣静对她没有感情,但是因为自己,她失去了弟弟,穆公失去了孩子,他没办法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样的奉献,所以答应娶姜王后是他的补偿。

注意,这里是姜王后和穆公请求姬宣静娶姜王后的,并不是他主动提出,所以姬宣静并不是渣男,不要说他渣。

最后再说一遍,前世杜柏和姬宣静双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