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如今皇上羽翼已丰,世家权势低落,大盛朝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秦书尘道:“京都有人烧制出来整块的琉璃,那东西晶莹剔透像未融化的冰块漂亮极了。”琉璃前朝就有,只不过烧制不易,只能做些首饰杯子之类的小物件,还从未见过有人烧制出大的东西。

徐渊来了兴趣。“这东西可以拿来做什么?”

“做窗户,风吹不破,雨淋不坏,主要是透明的,比窗纸好多了。”

徐渊感叹:“如此好物肯定做价特别高吧?”

秦书尘:“价格还好,京都有钱的人家都换上了。去年还有一位工匠制造出脚踏纺车,一日可织两尺布!”这才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

自古布匹价格昂贵,百姓们舍不得花钱买。往往买一块布做了衣服缝缝补补要穿许多年,如今纺织速度快了,布的价格也会渐渐降下来。

说完京都,徐渊给他说了说中州各县的状况,秦书尘听他说完感叹道:“怪不得中州在你的治理下能发展这么好,看得出你下了苦功啊。”

徐渊摆手:“为官者,为生民立命应该的。”

*

秦书尘来了,徐渊就该准备走了,恰逢刘青也该去保定府参加乡试,时间耽搁不得。

府里的东西拿走的不多,大部分都留给了秦书尘。

老秦看着后院里两头一百多斤的猪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伯父伯母养的可真不错!”

徐渊笑道:“老爷子从小养到大养出感情了,不舍得杀,你若是不愿意养便杀了吃肉吧。”

“诶~养着吧,左右这么大的府邸我一个人住,养两只猪作伴也挺好。”

两人相视一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前头的菜园子秦书尘也留下来了,揪了根小黄瓜边吃边道:“还是自己种的新鲜,赶明个我娘子来有活计干了,她也喜欢自己种些小菜食,可惜手法不行种出来的东西叶子挺茂盛,就是不长果。”

刘老汉背着手闻声道:“那是你娘子没截枝干,养分都给了叶子可不是不结果。”

秦书尘恍然道:“原来如此啊,多谢伯父教诲,等我告诉她!”

刘老汉害羞的摆摆手:“种地的庄稼汉子都懂,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不不不,伯父若不说,我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一辈子都不懂”

徐渊拿胳膊怼了他一下:“得了,别逗我爹了。”

两人进来屋,看见刘龄之正收拾东西。秦书尘早就对这个赫赫有名的“徐夫人”有所耳闻,一直不得见,如今一见只觉得,徐渊是个狠人……

两人相互拱手见礼,刘龄之对待陌生人不善言辞,打完招呼便又去收拾东西了。

秦书尘低声道:“温柏,你这哥哥看着好生凶悍啊。”

徐渊:“还好,他有点认生,熟悉了便好了。”

一上午的功夫就把东西全都收拾完,刘龄之扶着刘翠花和刘老汉上了马车,一行人准备今日便启程。

秦书尘道:“此去一行山高路远,望君珍重!”

徐渊拱手道:“咱们京都再会!”

*

回去的路上,还没走出多远,刘翠花便开始惦念起来。

“咱们这一走,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大牛那孩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面。”小芬带着儿子拒绝了徐渊的邀请,留在了中州,对于她们而言,中州才是她们的家。

这几年她勤勤恳恳的照顾老人,临行前徐渊花了百十两银子在府城给她们娘俩买了间小房子,又专门嘱咐人帮忙照看,希望将来还有再见的那天吧。

“娘,你不想安安啊?”安安是钱五家的小子,今年已经有八岁了。

老太太一拍大腿:“你不说我都快忘了,安安大孙子可想死奶奶了!”安安也是在老太太身边长大的,从京都离开时老太太还时常念叨着呢,如今三年不见都快把人家忘了。

刘龄之嗔道:“娘,你咋这么喜新厌旧,有了新孙子忘了旧孙子。”

刘翠花拍了他一巴掌道:“等你家丫头生了孙子我可忘不了,我走哪都得拿腰带栓上!”

说起来刘婉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像她这么大的姑娘大部分都成了亲,就算没成亲的也订好了人家。

虽然大伙一直把她和刘青搭一对,但到底还没问过丫头的意思,若是她不愿意,也不能强求。

刘龄之拍着胸口自告奋勇道:“这事交给我,小丫如果乐意,正好趁着刘青科举之后咱们就把婚事办了。”

徐渊道:“婚事不是儿戏,岂能说办就办,回去再好好商量一下再说。”

刘翠花感叹:“幺儿你办事就是不如大郎妥帖,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毛毛躁躁的。咱们家现在不比以前,大郎如今也是三品的官员,儿女婚事自然要办的隆重,像你那般随便让人笑话。”

“娘,我知道了。”

刘翠花拉着徐渊的手又开始感慨:“小丫是有福气的,摊上你这样好的爹爹为她着想。”

徐渊道:“这孩子是我们俩看着长大的,自然不能让她受委屈,京都官员家的小姐是如何出嫁的,咱们就如何置办。”

说起成亲的事,老太太又有话唠了:“京都是事我不知道,听说中州富贵人家,如今嫁娶闺女家的嫁妆都已经涨到了十六抬,更体面的人家有三十二抬的!”这一抬便是一箱子,里面装着女子陪嫁的东西,大到床铺家具,小到痰盂便盆全都有。

徐渊点点头:“京都比这只高不低,前些年安阳郡主出嫁时据说是十里红妆,一百零八抬的陪嫁。”

“我滴个乖乖,那得多少东西啊!我们那时候结婚,我娘家就给我陪了两床被褥。”

刘老汉叼着烟道:“还有一个水缸。”

刘翠花苦笑道:“可别提这水缸了,为这个我娘家嫂子还跟我打了一架,直到咱娘去世的时候两家才和了好。”

刘龄之道:“一个水缸,值当的吗?”

刘老汉磕了磕烟袋道:“那会穷,都快揭不开锅了,柴火杆都是好玩意,水缸这么大个物件,买一个得花三十多文,谁家舍得买?”

“要不说咱们丫头赶上好时候了,你俩都有出息,孩子也跟着享福了。这要是还在刘家屯,别说嫁妆,天天得为三瓜俩枣的打架。”

*

马车到了冀州后便分开走了,还是二明陪着刘青去保定府参加乡试,徐渊他们则直接回京都。

一进了京都的城门,大伙这才觉得是到家了。

三年时间,京都变化的特别大,尽管秦书尘提前告诉过徐渊琉璃的出现,可一家人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了一下。

只见大街上不少铺子都换上了一尺见方的琉璃窗户,离老远望去琉璃被太阳照得亮闪闪,真像是冰块一般!有的还带着颜色,五彩斑斓甚是漂亮!

刘翠花和刘老汉惊叹道:“那是啥东西啊?怎么能按在窗框上呢!”

“爹娘,那是琉璃。”

刘老汉:“琉璃我知道,咱家以前还有一对琉璃盏,这么大块的琉璃得多少钱啊?”

“我也不清楚,秦大人告诉我说京都有人烧制出大块的琉璃,没想到是这么大的……”

刘龄之道:“这个东西好,赶明个我去打听打听,若是不贵把咱家的窗纸也都换上这个,肯定特别明快!”

马车驶进自家那条胡同,长禄跳下马车去招呼门房开大门。

这门房愣了一下,见是自家主子回来了,高兴的大喊道:“老太爷,老太太回来了!”

大门打开,清云闻声迎了出来,看着满头银发的刘翠花从马车被扶下来,激动的眼眶都红了。

“婶子,你们可算是回来了!”

刘翠花也想念的紧,拉着清云的手两人都落了泪:“这几年家里还好吧?”

清云连忙点头道:“家里一切都好,屋子我们天天都收拾,就等着你们回来了。”

“好,好,怎么不见安安呢?”

“安安念书去了,去年开了蒙,钱五给他找了个私塾先读着。”

一家子人簇拥着进了屋子,见屋里连点浮灰都没有,可见清云两口子用了心。

这一路舟车劳顿,老头老太太都累了,大家说了几句话便各自回了院子歇息,等着晚上再一起吃顿饭。

小丫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跑回自己院子看看她养的那条小黑狗还活着没活着。

一进院子,小丫屏住呼吸,悄悄的喊了声:“小黑。”

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回应。这条狗是小丫七八岁养的,如今养了快十年了,能活这么长时间的狗不多。

小丫咬着唇难过的刚想掉泪,狗窝里晃晃悠悠走出一条老狗,看见小丫甩了甩尾巴,呜嗷呜嗷的叫着。

小丫惊喜的跑过去,一把抱住大黑狗:“好久不见,你有没有想我呐!”

*

徐渊沐浴完,穿着亵衣看着镜子里的人吓了一跳。在中州日日忙碌没空修整仪容,如今一看简直像变了个人一般!消瘦的身材衣服穿着都有些不太合身了,成日风吹日晒,脸晒得和身上两个颜色。

刘龄之也刚洗完澡,赤着上身,只着了一条亵裤,走到徐渊身边趴在他肩膀上道:“阿渊,你看什么呢?”

“哥……我怎么感觉自己好像老了。”

刘龄之扳过他上下打量:“没老啊,我们阿渊风华正茂,好看着呢。”

徐渊半信半疑道:“真的?”

“我何时骗过你?”阿渊如今这幅模样,少了几分年幼的脂粉气,多了些成年男人的俊朗,特别是那双清亮又精明的眼睛,让人一见难忘,刘龄之觉得他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徐渊一摆手道:“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哪有人不老的。左右不过是个男子,我又何须在意容貌,就是这胡子太邋遢,待会帮我刮了去。”

刘龄之轻吻着他的发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