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遗诏

武曌薨逝三个月后, 太平下旨命淮阳郡王武平安接回母亲梅氏。听见“梅氏”二字,众臣都陌生得很。世人都以为武平安是武攸宁的外室生的孩子,后来被驸马武攸暨过继成了子嗣,没想到太平直接昭告天下, 武平安就是武攸暨与梅氏生的孩子。众臣大惊, 没想到驸马当年竟敢在外私养外室,竟还堂而皇之地把孩子接回府中, 认作继子。

武曌去了帝号, 入了乾陵,太平做出这样的举动, 似是准备收拾武氏。

本来盼着孝期满后,便与永泰成婚的武崇训开始慌了,孝期接孝期,他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成为大唐的驸马, 少了这一重姻亲, 如今武曌又不在人世了, 叔叔武攸暨生前做出这样的事来,这不是给太平一个由头撇清李氏与武氏的关系么?

李唐的旧臣们就指着太平借此事把武氏贬谪出京,没想到太平当殿言明, 梅氏才是武攸暨的正妻。当年宫中饮宴, 一时失足落水, 一直流落民间。当时, 她的腹中已经怀有武平安,太平心中不忍,便将她收做奶娘,私藏至今,为驸马武攸暨保下这一条血脉。

这样的说辞, 百官们虽有微词,却不敢出列进言,让太平收拾武氏。

太平谅他们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

女子七出之条有云,善妒者休。太平如此处置,除了彰显君王的大度之外,还彰显了女子的贤德。

自古妻室是有先来后到的,即便是公主,也只能算是武攸暨的继室。借着这个由头,太平索性再次追谥武攸暨,却当殿宣布去除武攸暨的驸马之位,好让梅氏百年之后,可以顺理成章地与武攸暨合葬。

武氏没有了主心骨武曌,太平如此处置,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对李唐旧臣来说,陛下少了武氏媳妇这一重身份,其实也是一桩好事。

此事很快便尘埃落定。

梅氏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以武攸暨之妻的身份入住淮阳郡王府,这十余年来的隐忍终是等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还有什么不甘的呢?

她的身份,太平还她了。她的一儿一女,儿子是郡王,年少出众,颇得太平重用;女儿是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日太平一定会给她择一门好的亲事。

梅氏最后的岁月里,太平还给了她特旨,允准她以奶娘的身份入宫探视长安。她感激太平的恩宠,在武平安有了嫡子那一年,了无遗憾地病逝府中。

太平下旨厚葬,命人将梅氏与武攸暨同葬一穴,树立碑铭,镌刻了他们二人这一世的情深意切。

长安自小被武曌养在膝下,见识自比旁的孩子高些。

对于太平去除武攸暨驸马之名的处置,她虽说心里难过,却也明白这是母皇最好的处置。甚至她还亲手端了参汤,送至太平面前,安慰道:“母皇别为阿耶难过了,好不好?”

太平微愕,放下了手中的朱笔,微笑道:“长安长大了,懂得关心朕了。”

一旁伺候太平批阅奏疏的婉儿知趣地递了眼色给宫婢们,便领着宫婢们离开了正殿,留下太平与长安单独说话。

长安绕到太平身后,小手捏上了太平的肩膀,一边捏,一边道:“儿会快些长大,这样阿娘就不会这般累了。”

太平欣慰地笑了,“长安想帮阿娘么?”

长安停下揉捏,绕到太平面前,重重点头,“想!”

“你祖母给你留了一道遗诏,朕给你一个机会选择自己的路。”太平说完,起身走至书柜边上,打开了里面的暗盒,取出了放了多年的遗诏,走了回来。

“你先瞧瞧。”太平已知这道遗诏的内容,这是武曌给长安选择的路,并不是长安自己选择的路,所以太平想让她自己选。

正如当年武曌问太平想要什么,其实也是武曌给太平的选择。

长安将遗诏缓缓打开,眸光从惊诧缓缓变成了释然,甚至眼眶也红润了起来,“原来……如此……”

太平惑声问道:“原来如此?”

“祖母从不让崇茂唤儿阿姐。”长安一直不明白,看见这道赐婚诏书,她终是明白了祖母的意思。

太平看着一脸稚气的长安,她与当年的自己不一样,她就只是个十三岁的少女。在这样的年岁做这个抉择,太平多少觉得有些为难她了。

“你若不想当大唐未来的皇后,朕可以下旨封你一个定国之衔,等你再大些,朕便准你参知政事。”太平给了她另一个选择,“这道遗诏,朕可以不宣的。”

武曌给她铺的这条路,比定国公主这条路好走许多。

崇茂年岁渐长,入主东宫多年,得太傅们尽心教授,如今是个合格的储君。他之所以不是一个优秀的储君,只因为他性格犹豫,每逢太平问政,有些难办之事,总是瞻前顾后,不够果决。

兴许,崇茂这犹豫的性子正是武曌自小有意为之。

一个果决不了的君王,若有一个果决的皇后,日子久了,必有依赖。准确说,现下崇茂就很依赖长安,自小崇茂许多事都是问了长安才定下的。

自古母强多弱子,武曌养出的儿子也好,孙儿也罢,大多如此。

如此一来,大唐的王室还是李氏与武氏两族的血脉,于武曌而言,这就是她所谓的“朕还没有输”。未免崇茂他日废后,这遗诏甚至最后言明,皇后永不得废。

女皇可一可二却不可三,武曌深知长安难以坐上龙椅。长安可以不做女帝,可长安一定能影响她的孩子,只要后世君王开始重视天下女子,那便是她最想看见的盛世开始。

如若长安选择定国公主这条道,即便太平与长安勠力同心,朝臣们绝对不会允许再出一个皇太女。只因武皇是为丈夫守天下,太平是为兄长守天下,轮到长安,崇茂无过,如何能取而代之?

这片天下尚未接受女子继承家业,哪怕太平穷她一世,只怕也难以扭转这个自古至今的约定俗成。

“阿娘,儿当定国公主也要嫁人么?”长安认真问话。

太平点头。

“儿可以选择驸马么?”长安再问。

太平没有点头,沉声道:“你可以选择驸马,却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一个没有势力的驸马,对长安而言只是拖累。

定国公主没有势力,所谓参知政事,也没有任何影响力。

她就算长大了,也帮不了太平。

太平看见长安沉默了,她倒也不会逼她,只见她摸了摸长安的后脑,笑道:“此事还不急,长安可以慢慢想,等你再大些,想好了再告诉阿娘。”

“阿娘跟阿耶,就是这样的婚姻么?”长安忽然问道。

太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这句话。

长安微瘪小嘴,“是不是?”

“他把最好的长安给了阿娘……”太平能回答的只有这一句,含笑望着长安,上辈子这个时候,她的女儿万泉已经嫁给了豆卢氏。虽说长安不是她亲生的孩子,她在长安身上倾注的感情却没有一分是假的。

上辈子她对万泉有多心疼,这辈子她对长安就有多宠爱。

“祖母讲过阿娘的故事给我听。”长安坐在太平膝上,勾住了太平的颈子,“阿娘跟阿耶起初那几年,一定过得不开心吧?”

太平怔然,没想到长安在乎的竟是这个。

长安的右手覆上太平的脸颊,“儿不喜欢赌,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阿耶那样,所以……”她深呼吸了一口,坚定地对着太平道,“儿选好了!”

太平眼眶微烫,“你可以再想两日的。”

“儿决定的事,从来不做多想。”长安确实是这样的性子,正如她决定学马球,整整两年从未偷懒一次,“崇茂至少是个好人。”

听见这个理由,太平含泪轻笑,“君王的心思可是会变的。”

“祖母与阿娘的心愿却一直未变。”长安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笑了起来,“昭仪的心愿也一直未变,不是么?”

太平哑笑,“你知道是什么心愿么?”

“知道!”长安坚定地点头。

太平笑问道:“说来听听。”

这是武曌的潜移默化,也是长安的亲眼所见,她年岁虽小,却已经有了不甘。倘若女子也可以入朝为官,那的的确确是两倍的国力,谁说女子天生便不如男儿?谁说女子生来便要屈居后院,相夫教子?

分明已经每个州府都有私塾了,分明各地已经出了好些有才学的姑娘,可就因为她们是女儿身,她们的才能就这样被埋没了。

她是见识过昭仪春闱点评天下士子文章的,那样的英姿,那样的光彩,足以熨透她的心,让她的心烧得滚烫。她也见识过太平以女子之身指点江山,果决下旨平定边乱,以海纳百川之态接受各国使臣朝拜。

当见识过世上最滚烫,最明亮的风景,长安怎会甘于平庸?她的祖母与阿娘都是女皇,她若连她们的十分之一都及不上,那不是白活一场?

“天下为公。”

长安响亮地回答了太平,这简简单单地四个字,足以让太平觉得震撼。

都说婉儿是位好夫子,她教出的那些姑娘,如今好几个都是名扬四海的女夫子,可此时此刻太平觉得婉儿比起武曌而言,还是逊色了一分。

武曌才是最好的夫子,她教出来的太平也好,长安也罢,心房深处的荒原都是被点燃了的。

她们不止要让天下人看见女子绽放的风采,还要成为投入黯淡荒原的那一点星火,燃起更多的火焰,照亮更多的姑娘。

不管是什么身份,女皇也好,皇后也好,公主也好,臣子也好,夫子也好,还是寻常百姓也好,女子就该坚信一句话——

谁说女子不如男?

哪怕过了一千年,一万年,只要这点星火不灭,代代传承,总有一日,天下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红妆盛世。

太平与长安相视一笑,眼底满是热泪。

正殿之外,婉儿也眼圈通红,她低眉转身,回首望向宫檐外的星空。

天上星河璀璨,万千星辉相映成趣。

日月凌空,其实只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