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帝心

应天门下, 婉儿一阅成名。秋闱之后,神都内外关于婉儿的赞许络绎不绝。今科取士,得了不少良才,武皇大悦, 武承嗣却不悦之极。

他任职春官尚书时, 安插了不少心腹入朝,虽说好些做不了几日便因为才能不足贬谪远地, 可好歹也是给他们谋了一官半职, 这些人怎样都会念着武承嗣的知遇之恩。后来,他封了相, 武三思顺承了春官尚书,他们武氏还是牢牢地把取士之事攒在掌心。

可惜啊,千算万算,没想到秋日祭典竟会出了岔子, 在朝堂上闹那么一出, 得益的却是太平。

“可恨!”武承嗣每次想到这里, 就满心愤懑。当初兖州没要了太平的命,如今她已成大患,再想动她, 已经没那么容易。

今时今日, 只靠他一人可不成。他想, 等武三思养好伤, 姑姑一定会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差事,若能任职吏部,还能掐一掐太平的锐气。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终是等到了武三思出宫的消息。武承嗣赶去了梁王府探视武三思,见他面色红润, 闭目养神,也不好把他拍醒谋事。于是他按捺下来,想着再让武三思休养几日。没想到那年十月底,武三思突然暴毙家中。

武皇表示哀戚,将世子武崇训提成了梁王,大肆封赏武三思及其子女。但凡郡王,一概提为国王,但凡县主,一概封为郡主。

武三思是死了,可他的子女得享皇恩,身份突然比原先显赫了不少。

出殡那日,整个神都沿街哭喊的“百姓”众多,不知情的,还以为死了什么国家栋梁。其实都是武承嗣打发来哭灵的戏子,目的就是造势,让天下人瞧瞧武氏也是颇受百姓喜欢的。

风声传到了太平府中,此时太平正在抄写经文,准备在武皇的寿诞献礼。

“画虎不成反类犬,呵,无趣。”太平嘲讽一句,忽然想到了什么,问向一旁伺候的春夏,“狄公的车驾走到哪儿了?”

春夏如实回答:“方才飞鸽来报,狄公的车驾离神都还有五十里距离。”

“备马。”太平放下了毛笔,整了整衣裳,发觉这身衣裳实在是不宜骑马,“抱本宫的圆襟袍衫来,本宫要出城相迎。”

“诺。”春夏领命。

一刻之后,太平换上了一身银纹圆襟袍衫,戴着幞头,系着玉带,骑着武皇送她的白马千里雪,只带了十名宫卫,穿过长街,驰出了定鼎门,亲赴神都十里外,迎接狄仁杰。

狄仁杰接到朝廷诏令时,已是九月末,他立即动身前往神都任职,无奈路上染了风寒,便耽搁了几日。

他催促车夫快些赶路,他先行赶回神都任职,妻子与孩儿们另坐一车,随后而行。

虽说他这几年不在神都任职,可关于神都的事,他也略有耳闻。公主还朝,打理工部,朝廷上下赞不绝口,果然没有辜负“镇国”之号。

他经年未见公主,也不知公主是否还是当年那个热忱又天真的仁德殿下?

每每想到这里,狄仁杰不免有些感慨,若是物是人非,女皇百年之后,谁来继承大统?那几个武氏子弟,都不是帝王之材,庐陵王庸碌,皇嗣李旦怯弱,这偌大的天下将由谁来引领?

希望这天下不要再四分五裂。

狄仁杰掀开车帘,看着神都郊外的山山水水,如此明净的深秋山景,若是再被战火燃透,那可是百姓之祸。

“大人,那边好像是……”车夫放慢了车速,瞧见了一排横在道上的卫士,等马车略微走近,他认得公主的样貌,不由得惊呼道:“殿下!”

狄仁杰早就瞧见了殿下,许久不见,殿下穿着这身圆襟袍衫,颇有当年高宗的神韵。

车夫赶紧勒停了马车,跳了下来,恭敬地对着马上的太平一拜,“小人参见公主。”

“不必多礼。”太平含笑翻身下马,快步走向了马车,将下车到一半的狄仁杰扶住,温声道,“狄公也不必多礼,不必下车行礼。”

狄仁杰笑道:“礼数不可废,殿下如今是春官尚书,更该明礼。”

“本宫知道。”太平说着,拍了三下狄仁杰的手腕子,示意她也要上车。

狄仁杰知道这是殿下有话要说,便往车厢中一坐,让太平上了马车。

车夫识趣地走出十步之外,不敢打扰狄公与公主叙话。

太平刚刚上车,忽地对着狄仁杰单膝跪下。

“使不得!”狄仁杰急忙去扶太平。

太平按住了他的手,正色道:“这一拜,狄公受得!”

狄仁杰皱眉,“殿下这是何意?”

“当年越王李贞造反,若不是狄公,只怕豫州百姓枉死者成百上千。”太平这句话已经想了许久,“狄公高义,却遭小人陷害,委屈多年,本宫今日代母皇向狄公致歉。”

狄仁杰舒展眉头,笑道:“殿下的歉意,老臣收下了。”可女皇陛下的歉意,他可不敢收。准确说,他当武皇的臣子多年,最懂武皇的心性,她那么高傲一个人,怎会打发公主来私下示歉呢?

太平听见他强调了“殿下的”三个字,便知瞒不过他,笑道:“还是让狄公看出来了。”

“老臣当年可是大理寺寺丞。”狄仁杰提到那时候的名号,言语之间颇有自豪之意。

太平轻笑,“果真是什么都瞒不了狄公。”

“殿下有什么要老臣办的,尽管说来。”狄仁杰也不与她绕弯子。

“就一件。”太平认真回答,“帮本宫一起守好父皇传下的江山。”她说得真切,也说得坚定,眼底满是凛色。

狄仁杰静静地看着太平,片刻之后,才徐徐问道:“殿下,知道这话是谋逆么?”

“知道。”太平答得干脆。

狄仁杰再问:“这些话若是传至陛下耳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本宫知道。”太平点头。

狄仁杰眸光沉下,“殿下决定好了?”

太平重重点头,“嗯!”

狄仁杰长叹一声。

太平接口道:“不论是李唐,还是武周,天下还是这片天下,百姓也还是这些百姓。虽说天下为公,可也该贤者为君。武承嗣一类的鼠辈,以权谋私多年,野心勃勃,若是这样的人当了天子,百姓如何安居乐业?”

武皇看中的储君就不是武承嗣他们,而是太平。这个心思,狄仁杰多年之前便已勘破。他庆幸时隔多年,殿下还是当年的殿下,却也无奈,殿下若要入主东宫就必须诞下拥有武氏血脉的孩子。

李氏与武氏血脉相连,自此天下一家。

这是武皇想要的结果。

虽说也算是一种名正言顺,可在李唐旧臣心里,总归是一道利刺。武氏因为武皇一人鸡犬升天,后世究起因果,这武周天下的得来,确实没那么光明正大。加上武皇惯用的酷吏与严刑,虽说一时可以威压天下,可待她百年之后,定有人回头论算她的谋朝篡位之行。

“殿下不想入主东宫么?”狄仁杰忽然沉声问道。

太平涩声道:“武周的东宫,我一旦入主,便是不忠不孝。”她看向狄仁杰,眸光真挚,“狄公应该懂我之难。”

狄仁杰自是知道的。

“我的镇国之号,是皇兄封的。”太平点到即止,“重润是个好孩子,父皇在世之时便很喜欢他,他也是母后的亲孙儿,身上也有李氏与武氏的血脉,不是么?”

狄仁杰听见后面那句话后,瞬间明白了太平的意思,当年的皇太孙确实颇得高宗喜欢。

“殿下不后悔退这一步么?”

“只要四海无恙,天下靖平,我愿当一世镇国公主。”

狄仁杰在太平眼底看见了另外一种“天真”,那是对百姓的怜悯,是仁君应该有的悲悯之色。

可惜了,殿下若是个皇子,不论是李唐,还是武周,都是幸事。

这些年狄仁杰在地方任职,常听兖州与关中一带的百姓赞许公主。那些年公主办的差事,一桩一件皆是百姓所需。甚至近年来,公主在工部做的实事,也是百姓为先。

狄仁杰不得不重新思忖“君王”二字。

就算公主是女子,倘若日后她德高望重,有仁君之范,天下再出一个女帝也不是不可。毕竟,武皇那样的人教出的储君,定不会是庸碌之人,这样人的君临天下,定会给天下带来一个盛世。

共创盛世,是多少君臣的初心。

也是他狄仁杰的初心。

狄仁杰会心一笑,“老臣懂了。”

“谢谢狄公!”太平感激地一拜。

狄仁杰捻须笑道:“殿下不必多礼,快些起来吧。”

太平终是起身,却掀帘下了马车,回头对着狄仁杰道:“天色不早了,本宫亲送狄公回神都。”这是她给狄仁杰的荣耀,也是她做给神都人看的姿态。

只要是贤士,她必会躬身亲迎。

狄仁杰也乐得成全公主这样的小心思,拱手对着太平一拜,“老臣拜谢殿下。”

“回都!”

太平轻笑,得意地翻身上马。她飒然勒马回首,望向那条通往神都的笔直官道,从这里走向万象神宫的那把龙椅,她还有许多事要谋,一些人要杀,一些人要笼络,一些人要……逼。

武承嗣。

太平记得上辈子他会在明年鼓动人上书,请求阿娘立他为太子。她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地逼一逼武承嗣。

天下没有哪个君王的手是干净的。

帝业,总是踩着尸骨往上爬才能成就的。

慈悲只能对天下百姓,却对不得骨肉至亲。

这是太平必须走的地狱,心软只会招致一败涂地。在权欲的漩涡里仁慈,便是给对手利刃,捅向她。敌手绝对不会留情,不会给她任何活命的机会,甚至还会在大胜之后,清算她的所有。

这样的蠢事,上辈子她犯过,这辈子她绝不会再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