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烟烟草是磨碎的潮湿烟草,以散装或装在迷你茶包袋中的方式置于上唇下方。无烟烟草的尼古丁含量与一般香烟相当,但制作过程可降低烟草中可能致癌的亚硝胺的形成。无烟烟草还有鼻烟、嚼用烟草、湿烟和干烟等形式。约有一百多万瑞典成人使用这类产品。

[2] 图尔比约恩·费尔丁(Thorbjrn Flldin,1926—),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二年间曾担任三届瑞典首相。一九七一至一九八五年任瑞典中央党领袖。一九八五年第二次大选失败以后,他便辞去党主席职务并退出政坛,返回家乡农场。

[3] 彼得·阿尔汀(Peter Althin,1941—),瑞典知名律师与政治人物,二〇〇二至二〇〇七年曾任基督教民主党的国会议员。他曾担任许多重要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其中耗费最多心力的便是瑞典前外交部长安娜·林德遭暗杀的案子。

[4] 席柏斯基(Leif Silbersky,1938—),瑞典知名律师与作家,曾经手许多备受瞩目的案件,因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5] 卡尔·比尔特(Carl Bildt,1949—)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的瑞典首相,于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九年间担任保守派的温和党主席。

[6] 现实政治(realpolitik),为德文real(现实的)加上politik(政治)的复合字。指一个人的所有政治及外交决定,只会依循现实考虑,完全放弃意识形态。

[7] 英瓦尔·卡尔森(Ingvar Carlsson,1934—),瑞典政治家,一九八六年帕尔梅首相遇刺身亡后接任首相和社会民主党主席。一九九一年大选失败下台,一九九四年大选重新担任首相和社会民主党主席。

[8] 瑞典空军的斯蒂格·温纳斯壮上校(Colonel Stig Wennerstrm)于一九六四年因叛国罪遭起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涉嫌向苏联泄漏防空计划,一九六三年遭到已被国安局收买的女仆揭发。最初被判无期徒刑,后来在一九七三年减为二十年徒刑,但他只服刑十年。他在二〇〇六年去世,与出现在《龙文身的女孩》和《玩火的女孩》中那个心术不正的金融家汉斯,艾瑞克·温纳斯壮并非同一人。

[9] 奥多·丹尼尔森(Otto Danielsson),温纳斯壮上校事件发生时的瑞典国安局秘密警察高级探员。

[10] 培·古纳·维涅(Per Gunnar Vinge,1923—)一九六二年被任命为瑞典国安局秘密警察首长,一九七〇年因帕尔梅遇刺事件辞职下台。一九八八年曾出版个人回忆录。

[11] 詹姆斯·安格顿(James Jesus Angleton,1917—1987),自从一九七四年美国中情局成立后,便被招募到反情报部门,其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都在全心对付苏联与KGB。电影《特务风云:中情局诞生秘辛》便是参酌他的情报局人生拍摄而成,片中麦特·戴蒙扮演的角色便以他为原型。

[12] 哥斯塔·波曼(Gosta Bohman,1911—1997),曾于一九七〇至一九八一年间担任瑞典温和党党魁,也曾两度担任瑞典经济部部长,是许多瑞典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典范人物。

[13] 即所谓的“IBAffair”。一九七三年,瑞典两名记者Jan Guillou和Peter Bratt揭发了瑞典秘密情报组织“资讯局”存在的事实。该局隶属于瑞典陆军,主要目的是搜集共产党员与其他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个人的数据。该组织只向少数内阁官员负责,连瑞典国会也不知道其存在。

[14] 费尔比(Harold Adrian Russell“Kim”Philby,1912—1988),暗中为苏联工作的英国高级情报人员,后来叛逃到苏联。

[15] 杨·库卢(Jan Guillou,1944—),记者出身的瑞典知名畅销作家,年轻时活跃于政治组织,曾因从事秘密情报工作而被瑞典政府判刑十个月。四十二岁时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假面》(Coq Rouge),和读者分享他的入狱经验,并大举揭露新闻媒体与执政当局之间的利益勾当、政府之于人民的种族歧视,以及警察对民众的非法行径等,引起社会哗然。他同时也是揭发“资讯局事件”的两名记者之一。

[16] 安娜·林德(Anna Lindh,1957—2003)是瑞典社会民主党的政治人物,自一九九八至二〇〇三年遇刺期间担任外交部部长。许多人看好她是接任约朗·培森(Gran Persson)成为社会民主党党魁兼瑞典首相的热门人选之一。在她遇害身故前几个星期,正积极鼓吹欧元,希望接下来的欧元公投能够过关。

[17] 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1814—1876),知名俄国革命分子与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

[18] 一九八〇与九十年代之交,瑞典出现移民危机。寻求庇护的人数增加造成失业问题并引发地方政府反弹,最后导致舍布市市民于一九九八年举行公投,拒绝收容移民。后续的政治辩论使得一九八九年制定的“外人法”结合了移民与融合体制。

[19] 伯特·卡尔森(Bert Karlsson,1945—),一九九一年与伊恩·韦斯明斯特(Ian Wachtmeister)伯爵创立了平民政党新民主党,并于同年九月当选国会议员。一九九四年因新民主党内讧而败选之后,便转而进军娱乐圈,目前是瑞典知名唱片公司Mariann Grammofon AB的所有者与经营者。

[20] 培艾瑞克·欧斯壮(Per-Erik Åström),曾于担任瑞典“救助儿童会”的反恋童癖热线组织经理时,耗费许多时间精力在电脑前搜索,终于揪出了瑞典最大的恋童癖网络。

[21] 瑞典赫尔辛基委员会(Swedish Helsinki Committee),成立于一九八二年,唯一没有政治与宗教立场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宗旨是监督人权是否依照一九七五年的“赫尔辛基协议”受到保护,以及支持促进民主与公民社会的计划。

[22] 乌尔斯腾(Ola Ullsten,1931—),瑞典自由派政治人物,前任自由人民党党魁,曾于一九七八至一九七九年间担任瑞典首相,一九七九年组成少数党政府之后不久,便辞职下台。

[23] 因为在伦敦开车是靠左行驶,而欧陆其他国家都是靠右行驶。

[24] 克努特比(Knutby),位于乌普萨拉郡的一个小村庄,曾发生宗教杀人事件。

[25] 吉姆·琼斯(Jim Jones,1931—1978),原名James Warren Jones,美国福音集团人民圣殿教领袖,自封为弥赛亚。一九七七年时带领信众至圭亚那建立一农民公社琼斯镇,借以操控与威胁信徒。一九七八年,美国国会调查员至琼斯镇进行调查,琼斯命令信徒喝下掺了氰化物的饮料,他自己则死于枪伤。琼斯镇大屠杀的死亡人数高达九百一十三人,其中有许多儿童。

>